許多吸煙者有戒煙失敗的經(jīng)歷,并且把原因歸結于自己意志力的薄弱,改變不了舊有習慣,但是中日友好醫(yī)院煙草病學研究暨臨床戒煙中心負責人肖丹教授卻指出,煙草依賴是一種慢性疾病。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吸煙造成的煙草依賴不是“習慣”,而是一種慢性、高復發(fā)性、成癮性神經(jīng)精神疾病,已被列入國際疾病分類范疇。“吸煙成癮者靠個人毅力戒煙效果較差,成功率也很低,必須采取綜合控制措施。”肖丹介紹,研究表明,僅憑毅力戒煙者中,只有不到3%的吸煙者能在戒煙后1年內(nèi)不吸煙;吸煙者在戒煙成功之前,平均會嘗試6—9次戒煙,復吸很常見。對于大部分吸煙者,尤其是已罹患煙草依賴的吸煙者,更需要專業(yè)化戒煙干預。
很多人知道吸煙會導致嚴重的呼吸道疾病,但很少有人知道,長期吸煙還會導致心血管功能受損,進而出現(xiàn)冠心病、高血壓等多種心血管疾病。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心血管病患者是煙民,但是這些患者從來不知道煙草可通過多種方式致冠心病,如正常血管內(nèi)皮可分泌一氧化氮,吸煙可影響這種物質(zhì)分泌,影響血管的舒張功能。吸煙還可促進血小板聚集,促進血栓形成。香煙中的尼古丁可使心臟傳導系統(tǒng)損害,誘發(fā)心律失常的發(fā)生,使心臟猝死的危險性增加,也使冠狀動脈硬化的發(fā)生及血栓形成的機會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腦供血不足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也隨著吸煙量的增加而明顯增加。
另外,二手煙含有大量有害物質(zhì)及致癌物,不吸煙者暴露于二手煙會增加多種吸煙相關疾病包括肺癌、乳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病風險。實際上,“煙癮”也就是所謂的“煙草依賴”,如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一樣是一種慢性疾病。三高需要吃藥,戒煙也需要吃藥。吸煙是行為,病變在大腦,“生戒”很困難,不要與毅力抗爭。
專家指出,要徹底擺脫煙草依賴,達到戒煙的目的,可以采取四療法:
第一、制訂戒煙計劃,轉移注意力。戒煙并不簡單,盡管很多人持續(xù)努力,仍有可能遭遇失敗。只有制訂切實可行的戒煙計劃,為自己設立一些可操作的目標,如定期的體育鍛煉、與朋友看電影等,才可緩解戒煙時出現(xiàn)的焦慮、不安等戒斷癥狀。
第二、擺脫吸煙環(huán)境,向“人情煙”說不。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與家人和朋友“扎堆”戒煙,相互影響的積極作用非常明顯。家人的支持和朋友的鼓勵會極大地提高戒煙者的意志力和行動力。所以,準備戒煙的時候請認真地告訴家人和朋友,“我戒煙需要你們的幫助,請不要給我遞煙或勸我吸煙。”
第三、使用尼古丁代替療法。尼古丁依賴是一種慢性成癮性疾病,并會反復發(fā)作。到正規(guī)醫(yī)院的戒煙專科請專家量身定制適合自己的戒煙計劃,使用藥物進行治療是較為有效的戒煙方法。
據(jù)介紹,目前國際上常用的戒煙藥物包括5種尼古丁替代療法的戒煙藥和2種非尼古丁類戒煙藥。
第四、警惕危險的“前四周”。專家認為,在開始戒煙的頭四周內(nèi),戒煙者極易產(chǎn)生心理上的煩躁易怒和生理上的不適等問題。如果已經(jīng)戒煙略有小成,很多人也容易放松警惕而復吸。因此戒煙者尤其需要注意在前四周內(nèi),及時排除吸煙的想法,并堅定拒絕朋友遞來的香煙。
- 上一篇:煙草依賴危害他人健康的具體影響
- 下一篇:煙酒依賴癥對身體有什么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