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針對嚴重強迫障礙(OCD)病程及預后的證據(jù)較為缺乏。然而,此類信息有助于醫(yī)患形成合理的臨床期望,同時也可為侵入性治療手段的時機提供參考信息,因而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一項發(fā)表于12月《臨床精神病學雜志》(IF 5.498)的研究中,研究者試圖針對一組罹患嚴重OCD超過5年的患者探討其病程及預后因素。研究所納入的113名美國受試者來自Brown縱向強迫障礙研究(BLOCS),年齡≥19歲,經(jīng)由DSM-IV診斷為OCD。針對受試者OCD癥狀的嚴重程度,研究者使用了縱向間隔隨訪評估(LIFE),此為針對軸 I 精神障礙的半結構化評定工具,得分范圍1-6分,其中4分、5分、6分分別對應中等、嚴重及極端嚴重,而3分、2分和1分則對應部分或完全緩解;時,所有受試者的OCD癥狀均評定為嚴重甚至更高。
結果顯示:
1、5年的隨訪期內(nèi),57名(50.4%)受試者的OCD癥狀改善至中度甚至更輕,且持續(xù)至少8周;
2、生存曲線提示,病情的顯著改善主要發(fā)生于隨訪最初2年(82%)或3年(89%)內(nèi),鮮少發(fā)生于3年后;換言之,如果病情持續(xù)處于嚴重水平超過3年,那么日后再出現(xiàn)顯著改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唯一可預測OCD慢性嚴重性病程的因素為:由于OCD癥狀而無法出門≥1周(P《0.05)。
研究者同時指出了本項研究的局限之處,如患者均為積極尋求治療的患者,且主要為白人,因此可能影響結果的外推性;并且,由于自然研究的屬性,治療條件難以得到控制。然而,對于預測嚴重OCD患者的病程軌跡,上述結果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研究者呼吁開展更多研究,以探索更為基礎的轉歸預測因素。
- 上一篇:讓你離開晚睡強迫癥 睡前7種放松方法
- 下一篇:強迫癥能不能治好 如何治療強迫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