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病毒“陰險狡猾”
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了丙肝病毒以后,引起以肝病損害為主的傳染性疾病。其特點是,可以出現或不出現發(fā)燒,但癥狀比較輕,轉氨酶反復波動,容易慢性化,發(fā)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其中1%~4%發(fā)展成肝癌。丙型肝炎病毒非常"陰險",潛伏下來以后很難被人體自動清除,天長日久不僅導致肝細胞的炎癥反應,甚至肝纖維化,也可誘發(fā)很多自身免疫反應,出現肝病以外的很多表現,如干燥綜合征、皮疹、關節(jié)痛等。
同乙型肝炎相似,丙型肝炎也存在病毒攜帶問題,患者長期沒有不適癥狀,但病毒始終存在。丙肝與乙肝處理原則并不相同,乙肝病毒攜帶者如肝功正常,需定期隨訪,不必輕易用藥。但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雖然肝功全部正常,若行肝穿刺檢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即丙肝病毒RNA,是丙肝病毒的遺傳物質)是陽性的,就應該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潛伏期差不多,通常情況下,丙型肝炎潛伏期是2~20周,平均7.4周;若是血制品引起的丙型肝炎,潛伏期短,約在20天左右發(fā)病。
以防為主 切斷傳染途徑
丙型肝炎病毒可因輸血而感染,另外靜脈吸毒、穿耳環(huán)孔和紋身、性行為(尤其是同性戀)、唾液、不安全血液透析、外科手術、拔牙、針灸、內鏡、使用非一次性注射用具、共用剃須刀等也可傳播,還可通過母嬰傳播(特別是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聯合感染的母親更易發(fā)生)。若經血液傳播,進入體內的丙肝病毒量大,多為急性丙型肝炎,黃疸輕或無黃疸, 僅占25%;轉氨酶升高,重癥少見,不易引起臨床醫(yī)生和患者重視。丙型肝炎可以單獨發(fā)病,也可合并乙型肝炎等發(fā)病。凡經輸血等途徑感染者,半個月至6個月,逐步出現全身乏力、厭食、厭油、肝區(qū)疼痛等癥狀,化驗檢測抗-HCV(即丙肝病毒抗體)和/或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陽性,轉氨酶在100以上,即可診斷為丙型肝炎。
目前尚未研制出丙型肝炎疫苗,因此,預防丙肝應從切斷傳染途徑著手。丙型肝炎患者過性生活應使用安全套,減少性生活次數,女性患者治愈前不宜懷孕,哺育期患者以人工喂養(yǎng)嬰兒為宜,妊娠期不宜進行抗丙肝治療,否則藥物將波及嬰兒,最好是終止妊娠。隨著我國《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將正式出臺,專家呼吁全社會應該提高對丙型肝炎的認識,醫(yī)療機構應對丙型肝炎病人進行丙肝抗體的篩查、防治,以排除潛在的公共衛(wèi)生危機。
- 上一篇:感染了丙肝,還有救嗎?
- 下一篇:丙肝漏診 務必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