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蜘蛛痣”和“肝手掌”往往提示肝硬化。
2.丙肝是“沉默的疾病”,其肝硬化的過程緩慢且不易覺察。
3.只要HCV RNA陽性,就屬于慢性丙型肝炎,有必要進行抗病毒治療。
李老師今年65歲,退休前在某重點中學(xué)教語文。教書時工作雖然較忙,生活也比較緊張,但身體一直不錯。他不抽煙,不喝酒,吃得好,睡得香,多次檢查血糖、血脂、血壓都正常,更沒有什么時下流行的冠心病之類。他一生不求名不追利,退休后清閑自在,人到老年,健康就是福。
然而,最近作了一次身體檢查,一下子擊碎了他的“健康夢”:醫(yī)生懷疑他患了肝硬化。一是在他頸部發(fā)現(xiàn)“蜘蛛痣”,在手部看到“肝手掌”;二是肝功能化驗白蛋白比較低(是正常值的最低限),幾乎與球蛋白相等。李老師對此不以為然,在醫(yī)生的建議下,仍作了胃鏡檢查,結(jié)果是“胃底有靜脈曲張”,這進一步提示他有肝硬化。面對檢查結(jié)果,李老師仍然半信半疑,最后不得不進行肝臟穿刺。肝組織學(xué)是診斷肝硬化的“金標準”,鐵證如山,李老師無法回避自己的肝硬化問題了。
“您平時有什么癥狀嗎?”醫(yī)生問道。李老師反復(fù)回憶,說只有胃口不太好,已有多年了,平時準備點胃藥,需要時服用也就好了。另外,有時感到乏力,以為是工作勞累所致,休息休息也會好,沒有大的發(fā)展,也就沒在意。
醫(yī)生說:“胃口不好,有時乏力,應(yīng)當是肝硬化的早期癥狀了。”
李老師問:“是什么引起肝硬化?我曾查過乙肝兩對半,都是陰性呀。”
“李老師,您再看看這張化驗單,丙肝抗體(抗-HCV)和丙肝病毒核酸(HCV RNA)都是陽性,這證明您的血中有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活動、繁殖,它應(yīng)當是造成您肝硬化的罪魁禍首。”醫(yī)生把最新的化驗結(jié)果告訴他。
李老師大惑不解:我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肝硬化階段,這太突然了,我自己怎么沒有明顯的不適感覺呢?檢查肝功能時,我的轉(zhuǎn)氨酶都不高,怎么說硬化就硬化了?可惡的HCV是何時侵入我的身體的呢?醫(yī)生說是通過血液途徑傳染的,可是我沒做過手術(shù),沒輸過血,家里人也沒有誰得了什么乙肝、丙肝,究竟是怎么感染HCV的?怎么一下就成肝硬化了呢?
點評:丙肝——沉默的疾病
李老師確實是丙肝后的肝硬化,罪魁禍首就是HCV。人感染HCV后,如果超過6個月沒能從血液中清除,就成為慢性感染,感染HCV的慢性化率為50%~85%。
那么,李老師的丙肝為什么沒有明顯的癥狀呢?原來,丙肝在臨床上有一個特點,就是“靜悄悄”地進展,有人說它是“沉默性疾病”。這樣看來,“吃人的老虎不露牙”,丙肝更惡毒。為什么丙肝好盯著中老年人,而年輕人少見?兒童或青年時期感染HCV,很可能會被人體免疫功能清除,這種清除率可達30%~50%,當然就會恢復(fù)健康了。即使沒能清除HCV,急性期過后癥狀也不明顯,但它們卻在悄悄地侵害著肝臟,直到十多年、二三十年之后,HCV才“露出猙獰面目”,甚至到了肝硬化階段才被察覺。曾有報告,38.4%的丙肝“沒有”慢性肝炎過程,就診時即被診斷肝硬化。
有人會問,感染HCV后癥狀不明顯,那么化驗肝臟功能總該發(fā)現(xiàn)異常吧?特別是丙氨酸氨基轉(zhuǎn)氨酶(ALT)是反映肝細胞炎癥的敏感指標,它應(yīng)當升高呀,而李老師檢查幾次肝功能,ALT都在正常范圍,這是為何?這說明,慢性丙肝不同于慢性乙肝,在慢性丙肝病人中,約30%的人ALT在正常水平,約40%病人ALT僅是輕微升高(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可見,HCV確實在“靜悄悄”地害人。
須指出,對于丙肝,無論ALT正常還是輕度升高,也無論有沒有癥狀,只要HCV RNA陽性,就屬于慢性丙型肝炎,就必須進行抗病毒治療。因為這些人中的一部分,也會“靜悄悄”地發(fā)展為肝硬化、肝癌。
- 上一篇:哪些水果有益肝硬化患者健康
- 下一篇:肝硬化患者飲食有哪些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