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α-干擾素的抗病毒作用已被肯定,但副作用很大,價格昂貴,其應用和療效遠不盡人意,因此,合理的飲食營養(yǎng)調理和中醫(yī)中藥治療就不失為治療肝病的重要措施。
飲食療法是以食物或食物與中藥配膳供患者食用以達到治病和防病的目的。首先,通過飲食療法可為肝病患者提供病情恢復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其次,某些食物和重要本身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因此對肝病有治療作用;再者,飲食療法取材簡單,應用方便,效果確切,無明顯毒副作用,集營養(yǎng)與藥療于一體。因此,深受人們和肝病患者的歡迎。
我們知道,在眾多的護肝藥物中,應用最多,發(fā)展最快的要數中藥尤其是中成藥。許多治療肝病的中成藥,在改善臨床癥狀,體征和恢復肝功能等方面確有較好的效果。并且我國獨特的飲食療法為我們治療肝病又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優(yōu)勢。一般說來,飲食療法療效不如大多數的中藥和西藥來的快,但它在我國有較悠久的歷史,已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它不僅有治病防病的作用,而且,營養(yǎng)豐富,烹調可口,色澤美觀,氣味芳香,可使人胃口大開,尤為老人,小孩和不愿長期服藥的慢性肝病患者所樂于接受。
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醫(yī)療實踐中,逐步認識到食物同中藥一樣,也具有“咸 酸 苦 甘 辛”五味和“寒 熱 溫 平”四氣,因此,食物已不單是充饑,維持人體生長發(fā)育和健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并且也有治病,防病的功能。
在臨床上,我們常可碰到不少因飲食不當而造成肝炎復發(fā)或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例子。例如有的人飲酒(尤其酗酒后)發(fā)生暴發(fā)性肝炎而亡命;有的晚期肝硬化患者因一時貪嘴,一頓大魚大肉后,結果誘發(fā)肝昏迷;有的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動期,因亂用如人參,鹿茸等滋補壯陽之品而使肝功能異常加重或血清轉氨酶遲遲不降;有的患者隨著肝炎病情的恢復,食欲大增,結果體重增加過快而發(fā)生脂肪肝;還有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本來病情已恢復或穩(wěn)定,但因進食了一些海蝦,螃蟹等“發(fā)物”后又使舊病復發(fā)等等。
由此可見,肝病的飲食調理確很重要,如飲食得當,就能促進肝病患者病情的恢復;如飲食不當,則不但不利于肝病的恢復,反而會使病情加重,嚴重者危及生命。
- 上一篇:嬰兒應在產后1小時內注射乙肝疫苗
- 下一篇:吃葡萄保肝勝似保肝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