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肝癌:
一、肝腎陰虛型
癥見:煩熱口干,低熱盜汗,形體消瘦,肌肉酸痛,小便短赤,吐血便血,或腹水經(jīng)久不退,舌紅少苔或光剝有裂紋,脈弦數(shù)或細(xì)澀。
治法:滋陰柔肝養(yǎng)血,佐以軟堅。方選滋水清肝飲合蘭豆楓楮湯加減。生地、茯苓、白芍各,山萸肉、當(dāng)歸、丹皮、澤瀉、澤蘭、路路通、楮實(shí)子、柴胡、山梔各,鱉甲、龜板各等。
二、肝膽濕熱型
癥見:黃疸日深,經(jīng)久不退,色晦暗,面黎黑,發(fā)熱脅痛,惡心納差,口苦干,小便短赤,舌紅或絳,苔黃糙或焦黃,脈弦或滑數(shù)。
治法:清利肝膽濕熱,佐以活血化瘀。方選茵陳蒿湯合鱉甲煎丸加減。茵陳、金錢草、半枝蓮、半邊蓮、敗醬草、生苡仁、紅藤各,山梔,大黃,黃芩、郁金、八月札等。
三、氣滯血瘀型
癥見:胸悶腹脹,納呆乏力,兩脅竄痛或腫痛,肚腹結(jié)塊,推之不移,舌淡紅或暗紅或邊有瘀斑,苔薄白或微黃,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佐以健脾。方選小柴胡湯加味。柴胡、黃芩、郁金、莪術(shù)、陳皮、大黃、赤芍各,炒白術(shù)、制鱉甲各,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石見穿、巖柏各等。
四、脾虛濕困型
癥見:神疲乏力,納呆消瘦,腹脹腹?jié)M,脅痛肢楚,足腫,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或濡。
治法:益氣健脾化濕,佐以疏肝活血、軟堅化痰。方選四君子湯加味。黨參(或太子參)、白術(shù)各,茯苓、白扁豆、紅藤、菝葜、生龍牡各,八月札、大腹皮、炙鱉甲、地龍各,姜半夏等。
五、癥見不顯著型
癥見:患者無明顯癥見,僅有腹部包塊,或輕微乏力、納差、腹脹等,舌淡紅,苔薄白,脈平。
治法:健脾益氣,軟堅化痰。方選四君子湯加減。太子參、炒白術(shù)各,茯苓、生牡蠣、紅藤、野葡萄藤各等。
99熱心醫(yī)生溫馨提醒:中醫(yī)博大精深,從病根上直接根據(jù)癥狀來對癥治療,相比西醫(yī)更加準(zhǔn)確,副作用也相對較小。治病的同時也要靠養(yǎng),保健也是疾病治療方式之一。
- 上一篇:肝癌晚期如何有效止痛
- 下一篇:醬油竟然也能致癌 肝癌的幾種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