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太婆以前得過胃病,但沒有搞清楚究竟是哪一種胃?嚴重程度怎樣?反正這里看看那里治治,沒怎么痛就算了。前不久天氣驟變,她隨家里人去吃了一次火鍋,胃痛一下子又犯了,還是這樣藥那樣藥地換著吃,但都不見效。這才和在成都工作的女兒聯(lián)系,到成都胃病醫(yī)院檢查,已經不是一般的胃病了,需要手術住院治療。據了解,自中秋以后,天氣漸寒,胃病患者日漸增多,其中不少人因對胃病缺乏了解,有將胃痛誤以為是消化不良、膽結石等病的,更多的是像余太婆一樣出現胃痛,但是沒有搞清楚具體病情,盲目服藥,結果導致病情嚴重,甚至惡化的。在此,我們特別邀請成都胃病醫(yī)院的兩位專家來為大家講解有關胃痛的知識,希望對胃病患者正確判斷自己的病情,正確用藥,早日康復有所幫助。
腹痛不一定就是胃病
腹痛在臨床上是內科疾病的一種常見癥狀,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肚子痛,因胃病引起的疼痛也因胃病種類的不同而不一樣。先來看疼痛的位置,胃位于上腹部,胸骨下凹陷至肚臍上方(靠近心窩處)處。如果將肚子劃分為四個區(qū)域來看,左側偏中上區(qū)域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其中,慢性胃炎是引起慢性上腹痛最常見的病因之一,病人腹痛特點無規(guī)律性,多為程度不劇烈的隱痛或脹痛,在進餐后明顯,還伴有打嗝(噯氣)、惡心、早飽等癥狀。
潰瘍病的腹痛都在上腹部。胃潰瘍引起的疼痛近中線或略偏左,幽門和十二指腸潰瘍稍靠右,在臍的右上方。成都胃病醫(yī)院住院部李少華主任說,此病發(fā)作與氣候明顯有關,每年深秋及次年春季常常是
潰瘍病人難過的季節(jié),天氣暖和就好轉,上腹痛有周期性變化,即發(fā)作起來可持續(xù)數日、數周或數月,然后間斷一時期發(fā)作;同時潰瘍病的腹痛與飲食有一定關系,胃潰瘍有進食—疼痛—疼痛緩解的規(guī)律;而十二指腸潰瘍則為進食—疼痛緩解—疼痛的規(guī)律,故后者又稱饑餓痛,這樣的病人常常在睡眠中痛醒。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尚有10%左右的病人腹痛另有特點,平日毫無癥狀,只有在突然出血或穿孔時才有劇烈腹痛等癥狀。臨床觀察發(fā)現,并非所有的潰瘍病患者都有上腹痛,尚有相當部分患者可無上腹部疼痛癥狀,而是其他癥狀,如出現上消化道出血、上腹不適和嘔吐等,在臨床上需經內窺鏡檢查確診。有關專家對經內窺鏡確診的691例潰瘍病患者進行了分析,結果發(fā)現:
其中無上腹痛者占15.5%(107例)。為此專家認為,對于潰瘍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的判斷,不能僅考慮疼痛的有無。對于缺乏典型癥狀的病人,在有上腹不適或其他消化道癥狀的時候,尤其是50歲以上老年患者,不能只滿足于一般臨床診斷,應進行內窺鏡檢查以提高診斷率。
其它腹痛,如右上腹疼痛可能與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肝炎等病有關;右下腹疼痛則可能與急性闌尾炎有關;中腹部疼痛應考慮門靜脈血栓、糖尿酮癥酸中毒、過敏性紫癜、胃腸肝胰腺癌等因素;如果是下腹部疼痛則可能與急性盆腔炎、婦科炎癥、腸梗阻、尿路結石、宮外孕等有關。要做到明確診斷,醫(yī)生須根據各疾病的特點和個人臨床經驗,必要時可做胃鏡、B超,甚至CT等檢查。
- 上一篇:食物存冰箱更會得胃病
- 下一篇:學生為何易發(fā)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