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種不同的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變。常見臨床表現(xiàn)有食欲不振、噯氣、飯后上腹部脹滿不適或隱痛、惡心、嘔吐、反酸等癥狀。有的病人還會出現(xiàn)貧血、清瘦、無力、體重減輕等。有些病人總把希望寄托于某些“特效藥”上,而忽視了平日的飲食保健,其實后者有時更重要。
慢性胃炎病人該如何進行飲食保健呢?
1、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根據(jù)病情及食欲情況,一日三餐,也可采用4—5餐。每餐量不宜多。少量多餐可中和胃酸,減少胃酸對病變的刺激,又可供給營養(yǎng),有利于炎癥的修復(fù)和愈合。做到定時進餐,吃容易消化的流食或軟食,避免吃堅硬、生冷、粗糙、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黃豆芽、竹筍、海帶、老菜幫等。定時定量進餐,這樣可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2、常吃護胃食物:雜糧混合吃,粗雜糧如小米、玉米、小豆、標準粉、標準米等,這些粗雜糧比精米、精面所含營養(yǎng)成分更全面,如牛奶、豆?jié){、雞蛋、小米紅棗粥、大米山藥粥、扁豆粳米粥、軟米飯、薄面片、細面條、豆腐、嫩菜葉等,上述食物均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日常飲食可經(jīng)常調(diào)劑食用。
3、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家禽、乳類、魚蝦、肉類、豆制品、綠葉蔬菜及水果,以增加蛋白質(zhì)及維生素的攝入,這樣既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又有利于胃黏膜病變的修復(fù)。
4、細嚼慢咽:細嚼慢咽能充分發(fā)揮牙齒的機械作用和唾液分解淀粉、滑潤食團的作用,從而減輕胃的負擔。反之,狼吞虎咽,大塊硬塊及粗糙纖維的食物入胃,不僅直接增加胃的負擔,而且還能刺激病灶處,導(dǎo)致胃病復(fù)發(fā),增加病人病苦。
5、切忌暴飲暴食:暴飲暴食不僅增加胃部負擔,而且容易引起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如原有潰瘍病,甚至可導(dǎo)致胃出血或胃穿孔。因此,千萬不要暴飲暴食。每餐以八成飽為宜。
6、避免吃過冷、過熱、過甜、過咸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不僅不易消化與吸收,而且會促進胃酸分泌增多,并直接刺激炎性病灶;過熱的食物可使胃黏膜血管擴張,容易誘發(fā)出血或病變處糜爛;過甜食物也容易使胃酸分泌增多,使病情加重;過咸食物也可損傷胃黏膜,不利于胃炎病人的康復(fù)。
7、注意營養(yǎng)平衡:日常食譜除忌食的之外,宜寬不宜窄,食物的種類盡可能吃得雜些,葷素搭配,稀稠結(jié)合,不要偏食,以保證各種營養(yǎng)素攝入,滿足機體需要。主食方面應(yīng)細糧、雜糧混合吃,粗雜糧如小米、玉米、小豆、標準粉、標準米等,這些粗雜糧比精米、精面所含營養(yǎng)成分更全面在日常生活中可適當多吃些。另外,粗雜糧含食物纖維多,具有清理腸胃、通便排毒的功用。
8、科學烹調(diào):烹調(diào)食物時,可將食物切碎、切細、烹爛。可選用煮、蒸、燴、燉、汆、燜等烹調(diào)方法,不宜用油煎、炸、爆炒、醋溜、涼拌等方法加工食物。
9、對癥調(diào)理飲食:如病人胃酸過少,可經(jīng)常吃些酸味食物,如酸牛奶、醋烹菜肴、酸湯面條,以及酸味水果例如山楂、草莓、蘋果、桔子、獼猴桃等,以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促進食欲;如病人胃酸過多,則應(yīng)忌食容易產(chǎn)酸的食物,如蔗糖、甜糕點、紅薯,以及促進胃液分泌增多的濃茶、濃咖啡、濃肉湯、酒類等。為中和胃酸可常吃一些堿性食物如蘇打餅干、烤饅頭干、煮粥時放些堿等措施。如病人伴有貧血、應(yīng)多吃含鐵質(zhì)豐富的動物肝、腎、瘦肉、動物血、黑木耳,芝麻醬、大棗、黑豆等。
10、忌煙戒酒、少食鹽漬、煙熏及不新鮮食物。
11、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如阿斯匹林、保太松、消炎痛、強的松等。
小貼士
此外,根據(jù)病情及自覺癥狀,盡量少吃或忌食刺激性強的食物,如尖辣椒、胡椒、芥末、大蒜。同時要避免吃易引起腹脹的食物,如紅薯、洋蔥、南瓜等。另外,注意勞逸結(jié)合,生活規(guī)律,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避免緊張、焦慮、憂郁,特別是進食時勿生氣等,這對穩(wěn)定病情,促進康復(fù)均有一定的益處。
- 上一篇:如何預(yù)防小兒慢性胃炎
- 下一篇:飯后哪些不良習慣會影響胃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