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肚子一餓就會感到胃部疼痛或灼熱,此時若吃些餅干、饅頭等,胃痛等不適就會馬上緩解。因此,有些人就把這種饑餓性胃部不適稱為“饞病”,其實,這種饑餓性胃痛往往是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應予以高度重視。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潰瘍病,其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的饑餓性胃痛,患者常在每次飯前疼痛發(fā)作,半夜里也常因胃中空虛而痛醒,不得不半夜起床吃些東西充“饑”,才能安然入睡。究其原因,人在饑餓時,空虛的胃內(nèi)分泌大量胃液,因沒有與食物混合而直接進入十二指腸,假如十二指腸球部存在潰瘍的話,那么,這些胃酸就可刺激潰瘍的創(chuàng)面而引起陣陣疼痛。如果此時吃一些食物或抗酸劑等,就可中和胃內(nèi)大量的胃酸,減輕對潰瘍面的刺激,胃痛等不適癥狀就會立即消失。
所以,如果經(jīng)常有饑餓性胃部不適疼痛,應引起重視,去醫(yī)院仔細檢查是否患了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以便能得到及時治療。
十二指腸潰瘍,之前一般認為是由于大腦皮質(zhì)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導致胃和十二指腸壁血管和肌肉發(fā)生痙攣,使胃腸壁細胞營養(yǎng)發(fā)生障礙和胃腸粘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腸粘膜易受胃液消化而形成潰瘍,目前有人認為是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致,潰瘍常為單個性,但也有多個潰瘍,胃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同時存在時稱復合性潰瘍。
治療上一般應先檢查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存在,如有應進行規(guī)范的抗生素治療,另外再配合其他藥物治療;颊弑救藨{(diào)好情志,不可過度憂慮。
- 上一篇:消化性潰瘍的基本認知
- 下一篇:幽門螺桿菌感染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