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試藥:病理學博士吞細菌證明胃潰瘍病原
為了證明自己的看法,馬紹爾毅然“以身試病”,喝下一杯含有幽門螺旋形病菌的飲料。
這位“瘋狂”博士是來自西澳的巴里·馬紹爾(Barry Marshall)。
1985年,巴里·馬紹爾與其伙伴首次公開證實胃潰瘍的病因是來自感染,而并非此之前一直被認為的壓力或飲食不調(diào)。他們更找出引發(fā)胃潰瘍的罪魁禍首----幽門螺旋形病菌。這是第一次改變世人對胃潰瘍病因的看法,而要改變多年的看法,并不容易。
其實,馬紹爾博士要力證胃潰瘍是由病菌引起,更因為他也研究出一個最新的胃潰瘍驗定法。
喝下病菌被病痛折磨多日
首先,為了證明因病菌而起,巴里·馬紹爾毅然“以身試病”。
馬紹爾博士向記者描述他喝下一杯含有幽門螺旋形病菌飲料后的情形。
“剛喝下去沒怎樣,但我也同時開始進行自己發(fā)明的驗定法。到第三天,全身冒冷汗,進食時胃部很困難。然后從第四天開始到第七天,吃的都吐出來,精神壞透。到第八天,吐出來都是水,但沒有了唾液,口臭出現(xiàn),胃酸破壞情況嚴重,我真正投降了,立刻接受急療,大約是兩周后,主要癥狀消失,大約一個月后,我已經(jīng)能從自己那套驗定法里證實自己體內(nèi)再無病菌感染,我終于證實了胃潰瘍是病菌感染的疾病。”
1982年,馬紹爾博士與研究伙伴羅賓華倫醫(yī)生,發(fā)現(xiàn)胃潰瘍是由一種尚未定命的螺旋形病菌所引起。他們的發(fā)現(xiàn)除依據(jù)試驗室觀察及臨床分析之外,還包括了上述該次頗引起爭議的“以身試病”。
病人吞下帶微量碳14脲素的藥丸后,就向一個特制的氣球吹氣。
收集氣球內(nèi)的氣體,吞下去的碳14脲素,會被胃里的細菌分解為氣態(tài)的二氧化碳,而與細菌“結(jié)合”的碳分子,會帶有識別顏色。
把氣球內(nèi)的呼氣溶入特定溶液里。
再經(jīng)過閃爍計算儀,就能診斷細菌多寡狀況。
- 上一篇:受到驚嚇會得胃潰瘍嗎?
- 下一篇:解析胃潰瘍出血用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