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吃鯽魚的最佳季節(jié),在寒風(fēng)瑟瑟、冷氣襲人的冬季,鯽魚肉肥籽多,味尤鮮美,民諺也有“冬鯽夏鯉”之說。
鯽魚可開胃健脾、利水消腫、滋養(yǎng)通乳、清熱解毒,對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乏力、腎炎水腫、肝病腹水、產(chǎn)后缺乳、痢疾、便血等癥有直接或輔助療效。烹食鯽魚,方法較多,以紅燒鯽魚與鯽魚豆腐湯尤其鮮美。
鯽魚不可同雞、羊、狗、鹿肉同食,食之易生熱,陽盛之體和素有內(nèi)熱者食之則不宜,易生熱而生瘡瘍。還不宜與麥冬、沙參同用,不宜與芥菜同食。
另外,鯽魚下鍋前,人們往往忘不了刮鱗摳鰓、去臟,卻很少有去掉其咽喉齒(位于鰓后咽喉部的牙齒)的,這樣做出的鯽魚——尤其是清燉、紅燒時,其湯汁味道就欠佳,且有的泥腥味較重。故鯽魚下鍋前最好是去掉其咽喉齒。
特別提示:四類人不宜吃魚
痛風(fēng)患者:因為魚類含有嘌呤類物質(zhì),而痛風(fēng)則是由于人體內(nèi)的嘌呤代謝發(fā)生紊亂而引起的;
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魚,因為魚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癥狀;
肝硬化病人: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chǎn)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
結(jié)核病人:服用異煙肼時如果食用某些魚類容易發(fā)生過敏反應(yīng),輕者惡心、頭痛、皮膚潮紅、眼結(jié)膜充血等,重者會出現(xiàn)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脹、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fā)生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等。
生活小提醒:去魚腥妙計
有人喜歡燒魚時把姜與魚一起下鍋,認為這樣可去除魚腥。其實不然,過早放姜不能起到去除魚的腥味的作用。這是因為早放姜使得魚體浸出液中的蛋白質(zhì)會阻礙生姜的去腥效果。可以先把魚在鍋里煮一會兒,待蛋白質(zhì)凝固后再放姜,也可在燒魚湯的時候加入適量的牛奶或米醋或料酒,同樣達到去腥的效果。
- 上一篇:山楂有保胃養(yǎng)胃的功效嗎
- 下一篇:怎么來保護腸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