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肛裂是肛管內深及全層皮膚的梭形裂口,多位于肛管后方的中線處,以青壯年多見。
一、病因病理
肛門后部有堅硬、彈性較差的肛尾韌帶,排便時尤其大便干燥時肛門后壓力較大,易于損傷,再加之肛管的感染而形成潰瘍。創(chuàng)面不易愈合,纖維組織增多,所以潰瘍底部成為平整較硬的灰白組織,邊緣皮膚潛行成為肛裂。
二、診斷要點
1.疼痛 為肛裂的主要癥狀,多由排便引起,可為劇痛,持續(xù)數分鐘后變?yōu)殡[痛。
2.出血 排便時在糞便表面帶有鮮血,量不多,很少有滴血。
3.便秘 由于排便時的疼痛而不敢排便,使大便秘結。
4.檢查 肛門后中線處可見縱形梭狀裂口。新鮮的裂口較淺,鮮紅色,邊緣整齊;陳舊性裂口,色灰白,凹陷,邊緣不整齊,裂下端多有一皮贅。
三、治療
1.保持大便通暢,切毋干燥;平時多吃蔬菜或服用緩瀉劑。
2.排便后熱水坐浴,并使用止痛藥物。
3. 1%普魯卡因10毫升或2%利多卡因l毫升作裂口基底部封閉,隔日1次,5次為一療程。
4.手術切除 對陳舊性肛裂,保守治療無效時可將潰瘍連同皮贅、有關肛竇、肛乳頭一并切除。潰瘍周圍的瘢痕組織也須同時切除,使傷口基底露出正常的括約肌組織。直腸粘膜以細羊腸線間斷縫合固定于內括約肌上,并將皮膚邊緣修剪整齊,創(chuàng)面不予縫合。術后保持排便通暢,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每日坐浴?股厮幬锟诜蜃⑸,傷口換藥直至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