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為痔瘡、肛瘺、肛裂、脫肛、便秘、便血等肛腸疾病的俗稱,是人類特有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據有關普查資料表明,肛門直腸疾病的發(fā)病率為59.1%,痔占所有肛腸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內痔最為常見,占所有肛腸疾病的52.19%。任何年齡都可能發(fā)病,其中20-40歲的人較為多見,并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說。
怎樣知道自己得了痔瘡?
如果在大便時出血,感覺有東西脫出肛門外,或肛門外有腫物疼痛,分泌物增加,就可能是得了痔瘡。
內痔早期的癥狀主要是大便時出血,血量較多,有時點滴而下,血量有時如泉噴射,沒有疼痛或其他不適。日久可以引起貧血,感到頭昏、氣短、乏力。
內痔到中期,大便后就會有痔核脫出肛門外。一般便后可以自己回到肛門內。
內痔發(fā)展到晚期,大便后痔核脫出不能回到肛門內,需要用手推回,或經過休息后才能回去。嚴重時咳嗽、用力、工作或勞動時都會脫出肛門外,經常因分泌物增加,感到肛門濕潤不適,內褲污染。如果因衣服的摩擦感染發(fā)炎,就會腫痛起來,送不回肛內甚至出現壞死,這叫做內痔嵌頓。
- 上一篇:外痔的分類有哪些
- 下一篇:怎么辨別內痔與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