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痔瘡的致病原因與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時、感受濕熱等有關。唐、宋時期的醫(yī)學家又提出與久忍大便、久瀉久痢、過量飲酒、過嗜辛辣、老人氣虛、婦女妊娠以及久坐久行等有關。下面為大家介紹痔瘡發(fā)病的六個方面:
1、解剖方面
據調查牛、馬、狗、免等爬行動物不得痔瘡,只有直立的人才容易患痔瘡。因直腸肛門局部解剖結構尚未進化到適應直立姿勢。如直腸上靜脈及其分支均無靜脈瓣,肛門直腸又處于人體的下垂部位,血液由下向上向心臟回流時,受地心吸引力的影響,容易造成肛門直腸區(qū)靜脈叢淤血、擴張,如長期處于這種不變的直立位置,就會形成痔;肛門直腸的靜脈血管在穿過直腸肌層,肛門括約肌時,由于肌肉收縮、糞便壓迫及腹壓增高時,均可阻礙血液回流,導致痔的形成;直腸粘膜下層的組織疏松,血管壁周圍的阻力弱,靜脈叢容易擴張、淤血成痔。近十多年來醫(yī)學家們認為痔是解剖學的正常組織,胚胎時期即有肛墊,隨年齡增長、肛墊上方及其周圍的支持和固定組織發(fā)生變性和退化,失去支持和固定效能,血管膨脹,肛墊下移到肛管,則成為痔。這與肛墊增生和向下滑脫有關,稱為現代的“肛墊下移”學說。
2、職業(yè)方面
久坐則血脈不行,久行則氣血縱橫,經絡交錯。久坐久行,勞累過度,使腸胃受傷,以致濁氣淤血,流注肛門而生痔。
3、生活習慣方面
古人云“飲食不節(jié)、醉飽無時、您食肥膩、胡椒辛辣……風熱下沖,乃生五痔。”據普查飲酒過多、喜食辛辣食物,如常吃芥末、辣椒、蔥、蒜、酒等均可直接刺激肛門直腸粘膜,過度飲食后大便時就會感到灼痛。雖然不一定是引起痔的直接原因,但對痔的誘發(fā)或加重有一定的作用;蹲廁所時間長短與痔的發(fā)病率有明顯差異,有的人習慣在排便時看書報,有統(tǒng)計每次解便需蹲10分鐘以上者,痔發(fā)病率可達72.41%,10分鐘以內者,為57.88%,因此,久蹲廁所是不良的排便習慣,因為持續(xù)性增加腹壓,直接影響肛門直腸靜脈血液回流,同時括約肌松弛,可引起直腸粘膜脫出,是引發(fā)痔的重要原因。
- 上一篇:專家介紹混合痔的病因
- 下一篇:中西醫(yī)介紹混合痔發(fā)病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