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食管癌與我們的生活習慣:喝白酒,吃熱燙食物有很大關系,所謂太燙的食物,一般指超出40℃以上的食物,為了更好的預防食道癌,飲食溫度應40℃以下。
愛火鍋的小伙患上食管癌
“愛熱鬧,愛火鍋,愛夜宵,愛喝熱湯面,也愛15元的麻辣燙,我不是富二代,不是宅男族,我是城市街頭小霸王。”這句“凡客體”的QQ簽名用了沒多少時間,28歲的四川人小季的QQ就再沒登錄,他住院了。因為吃東西總是“噎牢”,他以為是胃病犯了去醫(yī)院,檢查結(jié)果讓人吃驚:食管癌。醫(yī)生詳細問了小季的生活習慣之后說,這個病,跟“趁熱吃”有很大的關系。
小季性格開朗,身體很結(jié)實,吃飯喜歡呼朋喚友,吃的東西也多是火辣辣的火鍋、水煮魚,夜宵經(jīng)常再來一碗麻辣燙。有時候加班比較遲,回家以后還會煮一碗熱湯面“趁熱吃”。“很多香辣的東西就是熱騰騰地吃下肚才好吃,所以有時候嘴巴覺得燙,就直接一仰頭吞下去了。”小季回想自己的飲食習慣,的確有點偏燙。
專家說,像小季這么小年紀患食管癌的,并不多見,但大量的食管癌病人,除了遺傳因素、吸煙飲酒外,跟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
專家說,“趁熱吃”是中國人待客的一句客套話,不過,這句話似乎應該改。食物太硬太燙,易誘發(fā)食道癌、口腔癌。
“食管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早期食管癌也有一些癥狀,比如吃飯的時候有一點點燒灼感,或者會感到有一點疼。到了中期吃飯就不順了,總覺得咽喉部位卡有東西,到晚期就只能吃面條、喝水了。”專家說,早期食管癌手術后的5年生存率達到90%以上,但如果拖到中晚期食管癌,手術后的5年生存率就只有30%左右,提醒有煙酒史、喜食熱湯食物的市民在有吞咽不暢等癥狀時,及時做個胃鏡檢查。
食物燙不燙怎么判斷?專家解釋,人體一般最適宜吃飯的溫度是10到40攝氏度,一般最能耐受的高溫就是攝氏50到60攝氏度,如果超過60攝氏度以上,就會對食管的細胞造成損傷,久而久之可能會發(fā)生一些癌變。
40℃以上的食物對口腔、食道的損傷,比較表淺,加上人的食管黏膜恢復能力、再生能力比較強,很快就恢復了,但是如果長期每頓飯溫度都很高,尤其到五六十攝氏度以上,食管黏膜就不能耐受了。因而,為了預防食管癌的發(fā)生,飲食溫度應40℃以下。
- 上一篇:食道癌發(fā)病病因是什么
- 下一篇:食管潰瘍發(fā)生的原因是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