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飲食習慣就有致癌的可能性,致癌物質(zhì)進入人體后可隱伏10-30年,因此,及時認識食物中的致癌成分和具有致癌可能的飲食習慣,及早防止或減少它們的危害是十分必要的。
提起癌癥,人們一般認為成年人才會患的“絕癥”,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兒童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正呈逐漸升高趨勢。
不良的飲食習慣就有致癌的可能性,致癌物質(zhì)進入人體后可隱伏10-30年,因此,及時認識食物中的致癌成分和具有致癌可能的飲食習慣,及早防止或減少它們的危害是十分必要的。
烤鴨、烤雞、烤羊肉、煨紅薯等熏烤食物香氣誘人,是小孩愛吃的食品。但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熏烤食物有致癌物質(zhì),經(jīng)常大量食用,可誘發(fā)胃癌和腸癌等多種癌癥。1998年,日本癌癥研究所首次在熏烤和燒焦的食物中發(fā)現(xiàn)可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突變的物質(zhì),其“致突變源”的毒性與致癌物質(zhì)“3,4-莽并芘”相類似。此類物質(zhì)主要是糖和脂肪燃燒不全時產(chǎn)生的。如熏魚在制作中,其脂肪燃燒不全,加上煤煙污染,熏制成品中的“3,4-苯并芘”含量高達6.7微克/千克。其他熏烤食物,如炒焦的咖啡豆、熏紅腸、熏火腿等,也含有不同程度的“3,4-苯并芘”。總之,烤溫越高,“3,4-苯并芘”產(chǎn)生也越多。
熏烤食物中還會同時存在另一種致癌物質(zhì)亞硝胺,這是仲胺和亞硝酸鹽在人體中相遇后在酸性條件下形成的。
丙烯酰胺又是一種致癌物質(zhì)。近年德國專家指出:孕婦和哺乳期的媽媽們應盡量少食、甚至禁食法國式炸薯條、薯片或其他含丙烯酰胺的食物,胎兒和新生兒尤其易受此物質(zhì)的危害。
德國澤格爾博士為此建議:哺乳期母親至少在新生兒兩個月大以前,應禁食所有炸薯條、薯片或在180攝氏度以上經(jīng)油炸過的其他土豆制品。但他指出,非油炸的土豆,則對健康有利。2002年4月,瑞典研究人員在油炸和烤箱烘烤食物中,尤其是薯條和薯片內(nèi)發(fā)現(xiàn)了這種化學物質(zhì),以后其他國家也得出相似報告。
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是致癌的重要原因。如膳食不均衡、暴飲暴食、不正確的進食習慣、食物品種單調(diào)、濫用化學食品添加劑、農(nóng)藥污染等,都為致癌埋下了危險種子。故防癌保健應從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做起。要教育孩子不擇食,不吃過燙過硬食物,不吃霉變和熏制食物,不過多吃動物脂肪,要鼓勵孩子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