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音樂視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活動。它不僅能給人帶來美妙的藝術享受,使人在精神上產生積極的生理效應,而且還具有養(yǎng)生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
漢代司馬遷的《史記·樂書》記載音樂可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晉時文人阮籍在其《樂論》中說得更明白:“樂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氣不入,天地交泰,遠物來集,故謂之樂也。”皆說明音樂對人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近年來,國外科學家已較多地將音樂作為一種常用治病方法或疾病輔助療法,應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之中,并取得肯定的效果。比如,讓“抑郁癥”者常聽一些節(jié)奏明快、歡樂的曲子,有助于改善抑郁癥狀;手術病人,在術前聽一段緩慢抒情的曲子,能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分娩時,給產婦聆聽一曲旋律悠揚的音樂,可以緩解緊張,有助于胎兒順利娩出。..。..。近年已有大量資料表明:音樂有助于阻止癌癥患者的免疫功能進一步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人體細胞的抗腫瘤活性,從而提高了癌癥病人的生存期。
音樂為什么有這樣的功效呢?有關專家認為,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一個特定的音樂敏感區(qū),每當外部的音樂語言與內部的心理頻譜相呼應時,就會產生巨大的諧振和深刻的共鳴。每當音樂聲波作用于大腦,都可能提高神經細胞的興奮性,通過神經及神經體液的調節(jié),使人體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膽堿等物質,這些物質對調節(jié)體液的分泌和加強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功能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其結果會使患者的憂郁及焦慮情緒、睡眠情況、興趣及全身癥狀等得到明顯好轉或一定程度的改善。
事實證明,大多數癌癥患者在接受放、化療治療的同時,聆聽到優(yōu)美、歡快的音樂聲波,在心靈上都會產生一定的感染力。不過,音樂處方的選擇對臨床治療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比如,研究者發(fā)現,中國傳統音樂所分為宮、商、角、徵、羽五種民族調式音樂,其特性與五臟相對應,直接或間接影響人的情緒和臟腑功能。如果根據五種民族音樂的特性與五臟五行的關系及病人的不同心理狀況來選擇曲目,患者獲得的治療效果會更加滿意。以下是這五種調式音樂的特點其適應癥:
- 上一篇:癌癥與體育療法
- 下一篇:足部按摩輔助治療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