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癌在中醫(yī)藥典籍中與“崩漏”、“五色帶”“癥積”的描述相似,是由脾、肝、臟三臟功能失調(diào),濕熱瘀毒,蘊結(jié)胞宮,或肝氣郁結(jié),氣滯血瘀,經(jīng)絡(luò)阻塞,日久積于腹中所致,中醫(yī)將子宮癌分為血熱型、氣虛型、血瘀型、腎虛型四型對癥治療,治療方法如下:
1.血熱型
主證:這一類型的子宮癌患者會出現(xiàn)陰道突然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斷,胸脅脹滿,心煩易怒,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
治則:平肝清熱,佐以止血。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
柴胡,白術(shù),當(dāng)歸,白芍,茯苓,薄荷,丹皮,山梔,益母草,血余炭,甘草。
2.氣虛型
主證: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凈,色淡質(zhì)清,面色蒼白,肢倦神疲,氣短懶言,舌質(zhì)淡或舌邊有齒印,苔薄潤,脈緩弱無力。
治則:益氣健脾,固攝止血。
方藥:益元煎加減。
人參,黃芪,灸甘草,白術(shù),升麻,艾葉,阿膠(烊化)。
3.血瘀型:
主證:時崩時止,淋漓不凈,或突然量多,夾有瘀塊,少腹疼痛拒按。舌質(zhì)紫黯,或邊有瘐點,苔薄,脈沉澀或弦細。
治則:活血行瘀,理氣止痛。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桃仁,紅花,當(dāng)歸,生地,川芎,赤芍,柴胡,延胡,沒藥,甘草。
4.腎虛型
主證:陰道出血,量多少不一,色鮮紅,頭暈?zāi)垦,耳鳴心悸,五心煩熱,兩顴紅赤,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治則:育陰滋腎,固沖止血。
方藥:左歸丸加減。
熟地,淮山藥,山茱萸,菟絲子,枸杞子,鹿角膠,(烊化),女貞子,旱蓮草,仙鶴草,血余炭,棕櫚炭。
- 上一篇:子宮癌患者應(yīng)如何進行食療
- 下一篇:緩解子宮癌患者的食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