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身體機能開始減退,乃至老年,器官、肌肉漸漸萎縮,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疾病容易趁虛而至。要想使生命繼續(xù)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狀態(tài),就必須加以養(yǎng)護。在眾多決定人的健康壽命的因素中,有60%取決于自己。因此,養(yǎng)生就是自己掌控自己的壽命。
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無非是情緒、生活方式和對自身狀態(tài)的警覺,關鍵在自己如何掌控上。我以為掌控的原則應是以不損為上,損而補之為其次。就拿情緒來說,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過之則有傷情感,帶來心情不悅,使情緒低落,心理失衡。短時間的心理失衡不會造成大的傷害,而一旦長久的心理失衡必然會產生精神乃至行為障礙。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精神障礙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值得關注的疾病,每10人當中就有一人經(jīng)歷精神或行為障礙,到2020年,抑郁將是全球除去心臟病外,第二位導致殘疾和死亡的疾病。
傳統(tǒng)醫(yī)學也認為,癌癥是由于七情郁結,脾胃受傷等原因,致使氣血停滯的結果,F(xiàn)實生活中,影響情緒,使人心理失衡,甚而導致精神或行為障礙的事時有發(fā)生,中老年人必須正視現(xiàn)實,以豁達的胸懷看淡一切,勿為物所役,勿為名所累,勿為情所擾,勿為愁所傷,坦然處之,樂觀面對;看事物一分為二,少看、淡看不利的一面,多看、重看有利的一面,就會感到欣喜和滿足;
在必趨死亡的人生中,清心寡欲,樂觀向上,自尋快樂,對順境逆境一概高興接受,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如看書讀報、書法繪畫、養(yǎng)花種草,會友垂釣等陶冶情操,提升品位,排遣富余時間和精力,使生活更充實、更愉悅,更加有意義。積極樂觀的生活情緒必定會刺激機體的免疫力,遏制疾病的發(fā)生,使人健康而長壽。
什么樣的生活方式?jīng)Q定什么樣的身體素質,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以為主要是兩條:
一是按生物鐘作息,做到天人合一,起居有常,規(guī)律生活。生命在于運動,生命也在于安寧。動要經(jīng)常不斷,持之以恒。中老年人多慢性病,鍛煉必須視自身的體質及當時的身體狀態(tài),因人制宜,選擇運動項目,量力而行,適時適度,恰到好處地進行運動或勞作,萬不可逞能搞體力透支。休息則要充分,睡眠必須充足,只有勞逸適度,有張有弛,動靜平衡,才有利于機體的修復和抗病能力的增強,延緩機體的衰老。
二是戒“貪”,即管住自己的嘴。不為美食誘惑,在保證營養(yǎng)均衡的前提下,食愈少,壽愈長是科學家多年研究出的長壽經(jīng),中老年人腸胃功能衰退,頓飯七分飽為宜,忌暴飲暴食,不偏食挑食,做到食物多樣,饑飽適當,油脂少量,粗細搭檔,食鹽限量,甜食少吃,三餐合理,戒煙限酒,不亂進補,多吃含優(yōu)質蛋白的食物和新鮮的蔬菜水果,始終保持自己的體質呈弱堿性。少吃或不吃油炸、腌制、霉變等含致癌物的食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焉有不健康長壽之理。
健康永遠是動態(tài)的。中老年人已步入多事之秋,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多幾分警覺。俗話說得好,最好的醫(yī)生是自己。正常情況下,雖身無任何癥狀,也要定期去醫(yī)院體檢,以便了解身體,管理健康。若身有不適,應及時就醫(yī),只有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才不至于將小病拖大病,才能使生命之樹常青。
- 上一篇:運動能預防癌癥的奧妙何在
- 下一篇:運動對乳癌、肺癌有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