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腫瘤治療技術的進展和預防醫(yī)學與健康教育的開展使人們在與癌癥斗爭中取得很大成就,達到相當的治愈率和存活率。但不少人對腫瘤的成見卻很少改變,甚至根深蒂固,他們把癌癥看成是兇險的、后果莫測的、時時潛在著危機。誠然,婦科惡性腫瘤病人從患病直到治愈或死亡之間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這一時期的生活質量的好壞已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有人調查了這些婦女對她們患病后生活質量的看法,結果列在第一位的便是對性生活不滿意,其次是對手術、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改變了身體形象和素質不滿意。顯然,婦科惡性腫瘤會對女性性行為帶來相當的消極影響。這些病人對自己的女性特征、身體形象和她們的性行為缺乏信心,認為自己喪失了性吸引力,疾病嚴重傷害了她們的自尊。她們認為自己和性行為都變得相對不重要了,從而在社交和情感上不再愿意交流,結果性問題往往為她們所忽視或有意回避。除了她們自己之外,其伴侶也往往持回避態(tài)度。但雙方回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有些人把癌癥的擴散和性聯(lián)系在一起,以為性本身就是一種只有正常人才能忍受的消耗性活動。由于有病所以要避免性活動,特別是性高潮。在這種深深扎根在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病人心中的偏見背面是種種畏懼:
一種畏懼是性活動是太強烈的需求,因此它隱含著在性交時突然意外死亡的危險性,在廣義上來說是對死亡的畏懼。
對于健康的丈夫來說,害怕與病人性交會傳染上癌癥,特別是患癌癥的妻子接受手術和放射治療之后,他們便拒絕再與她們發(fā)生性關系。
丈夫對病人特別是手術后病人的身體形象的改變感到震驚,他們會對妻子病體殘缺感到不安,這是一種對喪失的畏懼。
對性無能的畏懼,女病人,特別是經過生殖器手術和放射治療的病人往往害怕疾病導致她們的性功能的損傷。
這些畏懼不僅僅是病人及其伴侶所特有的,也是健康人所具有的,特別是當他們對自己的性反應和經驗的完整性感到有懷疑時。這些病人的性問題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 上一篇:癌癥病人能否過性生活
- 下一篇:癌癥患者能不能過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