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癌多由心脾毒火或陰虛火毒熏蒸所致,初期多為實熱之征,繼則本虛標實,晚期可出現(xiàn)正氣衰敗之象。中醫(yī)對本病的治療以清熱瀉火、解毒散結為原則,或佐以扶正之品,能減輕痛苦,延長生存期、提高存活率。中醫(yī)藥除了運用辨證施治外,也可運用單方、驗方及外治法等,可提高療效。
1)熱盛陰虛型。
主證:舌癌硬結不斷增大,侵犯肌層或口底合并感染或因放療后出現(xiàn)口腔粘膜糜爛、口咽干燥、煩燥發(fā)熱、便秘溲赤、舌光質(zhì)紅紫,脈細弦數(shù)。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散結,佐以養(yǎng)陰。
方藥:增液湯(《溫病條辨》)合豆根二冬湯(《腫瘤防治康復全書》)加減。生地12g,玄參10g,麥冬15g,天冬18g,石斛12g,知母12g,山豆根12g,絞股藍10g,黃芩9g,半枝蓮15g,豬苓12g,茯苓12g,全瓜蔞20g,川連6g,白術12g,太子參15g,淮山藥12g,浙貝9g,甘草3g。
分析:方中山豆根、黃芩、川連、半枝蓮清熱瀉火,全瓜蔞、浙貝解毒散結;生地、玄參、天冬、麥冬、石斛,知母養(yǎng)陰生津;太子參、淮山藥、白術、甘草健脾益氣,扶正祛邪,全方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標本兼圖。
2)正虛毒瘀型。
主證:形體羸瘦,神疲倦怠,舌菌大如泛蓮或口腔粘膜糜爛,舌紅絳少苔,脈細數(shù)。
治法:補氣養(yǎng)血育陰,解毒化瘀散結。
主藥:二參仙鶴草湯(《腫瘤防治康復全書》),黨參15g,沙參30g,云茯苓10g,白術10g,甘草5g,當歸15g,黃芪30g,生地黃20g,仙鶴草30g,知母10g,竹葉10g,山豆根15g,蚤休15g,青黛(包)12g。
分析:方中黨參、茯苓、白術、甘草健脾益氣;當歸養(yǎng)血補血;地黃滋陰補血,沙參、知母養(yǎng)陰生津;黃芪、仙鶴草補氣托毒;竹葉、山豆根、蚤休、青黛清熱解毒。
- 上一篇:口腔潰瘍怎樣導致癌變
- 下一篇:外突形舌癌有哪些癥狀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