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chuàng)成肺癌外科治療最新進展
首都醫(y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副主任李輝教授介紹說,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已經成為肺癌外科治療的發(fā)展方向。
他表示,肺癌外科治療已走過70多年歷史,現(xiàn)在多數(shù)肺癌的外科治療可安全地通過微創(chuàng)手術完成。“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主要有胸腔鏡手術及不損傷性肌肉的小切口開胸手術等方式,胸腔鏡手術只需在胸部做一個4~6厘米的切口和2~3個1厘米的切口就能完成肺癌切除手術,主要適用于癌腫很小且位置比較靠周邊的早期肺癌患者。另外不損傷性肌肉的小切口開胸手術,其切口長度僅為傳統(tǒng)手術方法的三分之一,適用于絕大部分有手術指征的肺癌,不但能徹底切除原發(fā)病灶,還能進行徹底的縱隔淋巴結清除。”
據(jù)悉,傳統(tǒng)肺癌手術切口為后外側切口,從側胸部到背部長約30厘米,需要切斷前鋸肌、背闊肌等胸壁肌肉,并切除一根肋骨。手術創(chuàng)傷很大,手術后患者疼痛嚴重,上肢及肩部活動障礙,極大影響了術后康復及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靶向藥物為肺癌患者減負
雖然肺癌外科治療已經微創(chuàng)化,但仍有一部分肺癌患者因為身體的原因等緣故不能或不愿接受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如非小細胞肺癌占到肺癌病例總數(shù)的80%,一經臨床確診,80%都是局部中晚期或晚期,失去了根治性外科手術的機會。
而靶向藥物的問世和臨床應用給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它只作用于肺癌細胞,對正常細胞沒有影響。其不單單避免了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而且口服方便,可以作為化療失敗以后的補充治療,也可以作為有效化療以后的維持治療。
更多資訊:室內氡污染已成肺癌第二大誘因
氡是一種天然的放射性氣體,無色無味,可謂無形煙。氡產生于巖石和土壤中鈾的放射性衰變,廣泛存在于房基土壤、建筑裝飾材料中等等。研究顯示,氡接觸量與肺癌風險成正比,平均每立方米空間內氡含量升高100貝克,肺癌風險增加16%。兩歲男孩患肺癌的案例中,房屋裝修材料污染就是被懷疑的罪魁禍首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公眾注意在家中多通風,以降低室內氡濃度。
- 上一篇:肺癌患者如何進補
- 下一篇:兩類肺癌的肺常規(guī)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