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選的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大便OB:最常用,簡單易行,適用于大規(guī)模篩選,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15-33%,肉食有影響,敏感性及特異性差,可作初篩方法。
2、結腸鏡:可觀察全結腸,可做活檢和息肉治療,是診斷大腸癌的金標準,但腸道準備復雜,有一定痛苦和危險性,成本高,可作其他方法陽性時的復篩方法。
3、雙重對比氣鋇灌腸法:對小病變易漏診,不能治療,敏感性差,不作初篩首選。
4、仿真結腸鏡(CT結腸成像術),敏感性高達90-98%,對小于6mm相對較差,價格貴要腸道準備,只作不愿意結腸鏡檢查患者的復篩方法。
5、膠囊結腸鏡:無痛苦、無創(chuàng)傷,要腸道準備,價格貴,全結腸圖片不能完全滿意,不能活檢和治療,只能作為不愿意做結腸鏡的補充。
大腸癌篩查的目的在于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研究疾病自然發(fā)展史,發(fā)現(xiàn)處于高危人群,使其處于可治療階段和癌前狀態(tài)。篩查分高危人群和普通危險人群。
高危人群和普通危險人群各包括哪些人?
美國指南:高危人群包括家族和個人有大腸癌和腺瘤病史、有炎癥性腸病個人史、家族性腺瘤性綜合癥(包括家族性腺瘤病和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病史從群。
中國指南:高危人群:(1)既往有大腸癌和大腸腺瘤病史;(2)一級親屬有大腸癌病史,年齡≥大腸癌患者年齡-10歲;(3)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家族成員,年齡≥10歲;(4)一級親屬有家族性腺瘤病史,年齡≥10歲;(5)膽囊切除10以上;(6)下腹部放射史10年以上;(7)有慢性血吸蟲病史;(8)具有以下二項及二項以上者:a、慢性腹瀉;b、粘液血便;c、慢性便秘;d、慢性闌尾炎;e、精神刺激史;f、膽道病史。
99藥劑師溫馨提醒,普通危險人群,<50歲不篩選,>50歲首選結腸鏡檢查,然后每年一次FOBT,5年一次乙狀結腸鏡,10年一次結腸鏡。
- 上一篇:預防大腸癌的四大食物
- 下一篇:預防大腸癌的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