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草(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鳳尾草的全草。)
別 名: 井欄邊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鑒》),閹雞尾(《中國藥用植物志》),金雞尾(《四川中藥志》),五葉靈芝(云南),雞爪蓮(福建),鳳凰尾、牛肋巴草(四川),背陰草(江蘇),烏雞腳(浙江),五指草(貴州),九把連環(huán)劍(廣西),雞腳草、進(jìn)邊鳳尾(《全國中草藥匯編》)。
性味功效: 味甘、淡、微苦,性涼。消腫解毒,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生肌。
臨床應(yīng)用: 適用于多種腫瘤,如胃腸道腫瘤、膀胱腫瘤、咽喉腫瘤、肺癌及子宮癌等。
常與自花蛇舌草、苦參片、生薏苡仁、半枝蓮等配伍治療熱毒蘊(yùn)結(jié)、濕滯留聚的胃腸道腫瘤。
常與小薊草、海金沙、瞿麥、石韋等配伍治療熱毒濕聚、下注膀胱的膀胱腫瘤。常與大青葉、板藍(lán)根、玄參等配伍治療熱毒挾痰濕的咽喉部腫瘤。
此外,還適用于菌痢、胃腸炎、黃疸型肝炎、肺咯血、尿血、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毒蛇咬傷,并能解農(nóng)藥、野菇中毒。
用法用量: 每日15~50g,水煎服;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xiàng): 其性寒涼,脾胃虛寒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