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患者得知自己患癌癥的消息后很容易食欲大減,再加上接受手術(shù)、化療或放療,胃口更差。
德國衛(wèi)理公會醫(yī)院的高級營養(yǎng)師雷根布萊赫特主張:
1、不要強迫患者進食,而應(yīng)讓患者自己挑選食物;
2、少吃多餐;
3、吃高熱量、高蛋白的“普通食品”,如花生醬、奶酪、冰淇淋、烤土豆加黃油等;
4、避免給病人吃味道及氣味很強的食品,如魚、香料很多的食品,因為食品的氣味可使惡心加重,食欲減退,可試用冷盤、三明治、奶油冰棍、水果、涼粥;
5、更換進食環(huán)境,如到電視機前吃飯;
6、提醒病人食欲減退僅僅是暫時的,要想方設(shè)法吃好一點,吃多一點,才能戰(zhàn)勝癌癥。
雷氏的主張是對的,但他提出的“普通食品”是西方人的食譜,不妨作為“他山之石”來看待。在我們國內(nèi),癌癥患者的飲食往往是今天家里燒來一只大甲魚,明天送來一只鴿子,后天則是一條大黑魚。這種明顯離開了平時飲食習慣的做法頗類似“強迫進食”,患者難以下咽,往往事與愿違,故還是讓患者自己挑選樂意的中國人的“普通食品”為好。況且甲魚、黑魚等食品中的蛋白質(zhì)生物利用價值還比不過雞蛋、牛奶呢。
- 上一篇:有哪些防癌癥的食療偏方呢
- 下一篇:哪些食物具有抗癌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