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在短短幾十年內已經發(fā)展成為最大的疾病,同時也是最棘手的疾病,而治療癌癥是很漫長的一條路,中間難免會產生很多疑問,小編給大家介紹癌癥常見的幾種問題并整理出簡單的答案。
1、癌塊能不能自行消失?
癌塊由癌細胞聚集而成,癌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即惡性腫瘤行為是難以抑制的,就是說,難以逆轉為正常細胞。然而,醫(yī)學記載,確實有不少得了癌以后未經治療而自愈的病例,這些病人都是經過認真的細胞學檢查確診為癌,沒有給予特效治療,癌病灶卻逐漸縮小或消失。所以說,癌塊是可以自行消失的。
自行消失的癌癥最常見的有:腎癌、卵巢癌、乳腺癌、絨癌、神經母細胞瘤、惡性黑色素瘤等。自行消失的癌一旦消退就很少復發(fā)。有的患者手術切除原發(fā)病灶之后,轉移癌也能自行消失。 癌塊的自行消失,原因可能是:①自我心理調節(jié)較好,樹立了戰(zhàn)勝癌癥的信心,使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免疫力增加;②內分泌影響。大約四分之一自然消失的癌與激素有關;③發(fā)燒與炎癥?纱碳と梭w產生白細胞,這些白細胞不僅能抗炎,還可抗癌,F在臨床上已經在利用加熱的方法消滅癌細胞,治療癌癥;④癌細胞“自行”向正常細胞轉化;⑤切斷了癌的營養(yǎng)供應;⑥除去了致癌物質的影響;⑦切除了癌的原發(fā)灶,促使轉移灶消失。
2、為什么老年人容易患癌癥?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癌癥,只是隨著人年齡增長愈易患癌。一般40歲以上最容易患癌。這可能以下因素有關。
其一,發(fā)生癌癥之前存在一個時間較大的潛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體后,并不是馬上就會發(fā)病,往往要經過15-30年的“致癌潛伏期”。一般為20年。所以說,如果在20-30歲經常接觸致癌物,結果要到40-50歲以后才發(fā)病,這樣患癌的年齡就顯得大了。
其二,隨著年老,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弱,因而對病變的免疫監(jiān)視作用自40歲起逐漸降低。免疫功能的減弱,有利于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其三,年齡越大,接觸致癌因素的機會也越多,而致癌因素對機體帶來的影響也就會越來越大,如吸煙的人,吸煙的年限越長,患癌的可能性當然也就增大。
其四,老年人的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可能引起源于老年人本身早已存在的各種慢性炎癥、慢性氣管炎、胃炎和潰瘍病、前列腺炎、腸炎、子宮頸炎癥等。
雖然老年人的組織衰退是不可遏止的,但可以爭取避免癌癥侵襲。如積極鍛煉身體,提高體質及健康水平,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注意飲食營養(yǎng)平衡,積極防治各種慢性疾病以防止癌變,做好保健工作,定期體檢,爭取早發(fā)現癌癥,早治療。
3、為什么近年癌瘤日趨年輕化?
近年來,患肺癌、胃癌、白血病、腸癌、骨腫瘤、腦腫瘤、肝癌、惡性淋巴瘤的年齡日趨年輕。這些癌癥的特征――都發(fā)生在身體里最幼稚、最易接受刺激的組織里,包括血組織、神經系統(tǒng)、肝和骨。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癌瘤的年輕化呢?
其一,由于青年人的新陳代謝旺盛,新生的和正分裂繁殖的細胞容易受到致癌物質的攻擊。
其二,有些青年的父母曾患癌癥,這些青年對致癌物質刺激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如青年過早吸煙、飲酒,而為癌瘤年輕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的發(fā)展,青年人應當面對客觀事實,加強思想修養(yǎng),養(yǎng)成適應各種生活的能力,經得起困難挫折,學會自身心理調整。青年人應當有健康的體魄,積極鍛煉身體,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注意不偏食,保持正常體重,有病及早求醫(yī),萬勿沾染不良嗜好,如吸煙、飲酒。這些都能增加自身免疫能力。
4、癌癥會不會傳染?
到目前為止,可以肯定地說,癌癥不會傳染。
所謂傳染,簡單地說,就是某種疾病從一個人身上通過某種途徑傳播到另一個人身上。傳染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臨床資料證明,癌癥病人本身并不是傳染源。專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從癌癥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組織直接種植在另一個人身上,并不能成活生長。盡管目前認為某些癌癥的發(fā)生與某些病毒有關,如:子宮頸癌,鼻咽癌,白血病,但至今還不能證實感染上某些病毒就一定地得某種癌癥的說法。
再說,目前世界上未將癌癥列為傳染病,收治病人也沒有采取像傳染病那樣的隔離措施。腫瘤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他們的癌癥發(fā)病率并不比一般人群高。動物實驗也證, ,將患癌動物和健康動物長期關在一起,經過反復觀察和檢查,也未見有任何傳染現象。 所以告誡大家,家人朋友得了癌,不要顧慮傳染,而應該多和他們在一起,奉獻一份溫暖和愛心,這樣才有利于患者病情早日恢復。
5、癌癥與家族遺傳有無關系?
癌癥是否與家族遺傳有關,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目前認為,癌癥不是直接遺傳性疾病,但是確有少數癌癥的發(fā)病有家族聚集的傾向,家族中有人患癌,他的子女患癌的機會比一般人可多幾倍。這些癌叫作遺傳型家族性癌。包括食管癌、大腸癌、乳腺癌、胃癌、子宮內膜癌等。這種遺傳因素形成的影響,在醫(yī)學上稱為遺傳易感性。
人們通過觀察逐漸認識到,生活方式和接觸環(huán)境中的某些致癌物質能夠增加人體對癌的易感性。也發(fā)現某些有先天免疫缺陷的病人,患癌的危險比正常人高得多。對于遺傳型家族癌來說。那些常有缺損基因的人患癌可能性更大。遺傳性表現最突出的是視網膜母細胞瘤,但發(fā)病率極低。大量臨床資料證實,家中有癌癥患者,后代不一定患癌。
此外,在世界上還發(fā)現極少數的癌家族,這樣的家庭中約三分之一成員先后患癌,而且男女發(fā)病率一樣,多患同一種癌,這樣的癌家族肯定與遺傳有關,但實際上,這樣的家族并不多。 有一些病不屬于癌癥,但是可以發(fā)生癌變,而且具有遺傳性,臨床上叫遺傳腫瘤綜合征。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癥,息肉可以惡變?yōu)榻Y腸癌,這種病人必須提高警惕,密切觀察。
6、癌癥病人的性生活應注意些什么?
病人患癌后體力會明顯下降,情緒低落,這些自然一時降低了病人對性生活的興趣和要求。在治療期間,手術、放療、化療均可產生疲勞和各種副作用,病人體弱,精力不足,情緒不穩(wěn)定,當然在此期間不宜進行性生活。
但通過治療,病情有了好轉,體力逐漸得以恢復,情緒相對穩(wěn)定,這時恢復性生活的要求是合乎情理的,但一定要注意比正常時節(jié)制,更不能過度。癌癥不會因性生活而傳染給對方,也不會因適度性生活引起復發(fā),這點不必顧慮。
7、癌癥病人能結婚嗎?
不論是男性患者,還是女性患者,患了癌癥以后,在沒有徹底治愈以前,最好不要考慮結婚問題。因為結婚和家庭、生兒育女、繁雜的家務事情等密切相關,相當復雜,這方面的問題想得太多,勢必影響疾病的治療。所以,不論男女青年,患了惡性腫瘤以后,應當集中所有力量,好好治病。在根治五年以后,臨床無復發(fā)轉移證據,獲得醫(yī)生同意后,方可戀愛結婚。
8、癌癥狀病人能長壽嗎?
癌癥病人能否長壽?回答是肯定的。這,不是美麗的神話,也不僅是美好愿望,而是客觀存在著的事實,癌癥患者,戰(zhàn)勝疾病,象正常人一樣地生活、學習與工作,一樣健康長壽的,大有人在。不少絨毛膜上皮癌患者,經過治療,痊愈后生育了可愛的小寶寶;不少年青的癌患者,如乳腺癌、惡性腫瘤、腸癌、胃癌等。治療后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就是被稱之為”癌中之癌“的肝癌患者,經治療后重返工作崗位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的。
盡管癌癥的發(fā)病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治療也尚無突破性的進展,但經過有效的綜合治療后,在康復過程中積極地鍛煉,而健康地生活、工作。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確是不少的。且不去說那些自行消退和經過根治手術或放療的人,就是帶癌生存者,存活五年、六年、七年、十年、十七年的人也為數不少。這些“癌癥壽星”們長壽的原因雖然一時尚難完全闡述清楚,但是不少癌癥患者可以長壽,確是不爭的事實。
99熱心醫(yī)生溫馨提醒:癌癥雖然很可怕,但是它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做到生活中規(guī)律的飲食以及做好生活中的衛(wèi)生工作、經常鍛煉,就可以預防很多癌癥的發(fā)生。
- 上一篇:子宮肌瘤對病人的危害
- 下一篇:要小心沒有癥狀的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