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癬俗稱“汗斑”,是年青人常見的皮膚病,它局部無炎癥,無不適癥狀,只是在軀干部出現(xiàn)花花點點的斑,還有少量脫屑;ò甙_是由一種叫糠秕孢子菌的真菌引起的,侵犯淺表角質(zhì)層的慢性皮膚真菌病。這種真菌屬條件致病菌,超過3/4的人均可查到這種真菌,它只在多種因素的條件下才致病,如高溫高熱、局部多脂、多汗、不衛(wèi)生、少清洗、營養(yǎng)不良、慢性感染等。
花斑癬最多見于胸背部,也可累及頸、腋下、腹部及四肢近端,男性多見。初起皮疹為圍繞毛孔的圓形點狀斑疹,以后可逐漸增大,邊緣清楚。鄰近損害可互相融合成大片狀,周圍又有新皮疹出現(xiàn)。皮疹表面附有少量極易剝離的灰色或褐色糠樣脫屑。皮疹顏色與患者膚色和日曬有關(guān),可呈灰白色、淡黃色、淡紅色、褐色,有時多種顏色混雜,在軀干形成花花點點的花斑狀;ò甙_病程慢性,冬季皮疹減輕或消失,遺留淺色斑,夏季可復發(fā)。
初起損害為圍繞毛孔的圓形點狀斑疹,以后逐漸增至甲蓋大小,邊緣清楚,鄰近部位可相互融合成不規(guī)則大片形,而周圍又有新的斑疹出現(xiàn)。表面附有少量極易剝離的糠秕樣鱗屑,灰色、褐色至黃棕色不等,有時多種顏色共存,狀如花斑。時間較久的呈淺色斑。皮疹無炎性反應,偶有輕度瘙癢感,皮損好發(fā)生于胸背部,也可累及頸、面、腋、腹、肩及上臂等處,一般以青壯年男性多見。病程慢性,冬季皮疹減少或消失,但夏天又可復發(fā)。
花斑型分為四型
花斑型——初起呈淡褐色,表面發(fā)亮,以后出現(xiàn)色素減退。由于新舊皮損混在一起,而呈花斑狀。
毛囊型——損害沿毛囊分面,似毛囊性丘疹或斑片,鱗屑極薄。
白斑型——除去鱗屑或痊愈后,遺留色素暫時減退。此型預示本病處于緩解階段。
斑片型——此型損害較少,一片或數(shù)片,表面鱗屑較厚,色澤較深。
花斑癬治療以外用藥物為主,一般用藥2~4周可臨床治愈,但最好能繼續(xù)用藥2周以防復發(fā)。如果皮疹面積較大,外用藥物不方便(如背部),可口服抗真菌藥治療。
- 上一篇:色斑產(chǎn)生的原因有哪些!
- 下一篇:導致臉上長色斑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