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的用藥要根據(jù)所患的皮膚病病情與藥物的性質(zhì)選用不同劑型的外用藥,如皮膚病藥粉(通常說的粉劑),皮膚病藥水(指洗劑、酊劑)、皮膚病軟膏劑(指霜劑或凡士林油膏、糊劑等),還有皮膚病凝膠劑、皮膚病膜劑等。
一般急性皮膚病炎癥,表現(xiàn)為紅腫、水皰、糜爛時,多選用藥水濕敷,具有消炎、散熱等功效,待紅腫減輕,滲液減少時,則使用糊劑與藥粉等,發(fā)揮消炎止癢,收斂的保護作用。皮損增厚,呈苔蘚樣變化時,則需要霜劑軟膏治療皮膚病,因其作用持久,且有潤滑皮膚的作用。
另外,皮膚病外用藥物制劑因濃度的不同而出現(xiàn)的作用不同,如3%水楊酸具有消毒殺菌作用,而10%水楊酸能軟化和溶解角質(zhì),并使之脫落。又如含有苯酚的一些外用藥物溶液,如苯酚濃度高,則可能傷害皮膚,特別是對兒童的皮膚傷害明顯。
皮膚病外用藥物的使用,還應(yīng)考慮年齡、性別以及皮膚病患病部位與季節(jié)不同等因素,如老幼皮膚病患者應(yīng)選用低濃度的藥物;乳房、外陰等處的皮膚病不可用濃度高或刺激性強的藥物,手掌、足底等可用濃度較高的藥物,對皮膚敏感的皮膚病患者,先用低濃度,后用高濃度的藥物,皮膚病患者對未使用過的藥物,先對皮膚進行小面積嘗試,如無反應(yīng)再適當(dāng)擴大使用范圍。
皮膚病患者對食用食物或使用藥物過敏而出現(xiàn)的紅斑、濕疹樣皮疹、皰疹、瘙癢、頭痛等過敏反應(yīng),應(yīng)立即停用食物或藥物,去醫(yī)院診治,不可隨便用外用藥處理皮膚病。
- 上一篇:女子頻繁洗澡致皮膚癌前病變
- 下一篇:激素軟膏并非皮膚病的“百病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