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定要尋找一切可能的病因,然后再治療原發(fā)的疾病,可以內(nèi)服一些抗組胺類的藥物,還可以采用一些普魯卡因的靜脈封閉或者是一些硫代硫酸鈉靜注、鈣劑,而如果是一些病情比較重者的,那么,也可以短期的使用一些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的口服。
[藥物治療]
1、由于組胺,又稱H1受體拮抗劑,是引起皮膚瘙癢的主要介質(zhì),所以抗組胺藥成為治療皮膚瘙癢的常用藥物。主要有苯海拉明、非那根(異丙嗪)、撲爾敏(馬來酸氯苯那敏)、羥嗪、去氯羥嗪、賽庚啶、酮替芬、開瑞坦(氯雷他定)、恩理思(地氯雷他定)。
2、在清潔局部皮膚的基礎上,外抹皮質(zhì)激素軟膏短期應用,療效顯著。常用的有艾洛松乳膏,若有繼發(fā)感染現(xiàn)象則可用復方康納樂霜
3、中醫(yī)領域認為濕熱型周身型皮膚瘙癢者病屬新起,以年輕者為主,苔黃膩或薄黃膩,脈滑或滑數(shù)。治宜清化濕熱。常用藥有:蒼術、黃柏、蒲公英、茵陳、生山梔、苦參、茯苓、地膚子等。
4、血虛肝旺型皮膚瘙癢者以老年人多見,病程較長,如情緒波動,也可引發(fā)或使癢加劇,苔薄質(zhì)紅,脈細數(shù)或弦數(shù)。治宜養(yǎng)血平肝、祛風潤燥。藥物常用:當歸、白芍、生地、制首烏、玉竹、珍珠母、生牡蠣、秦艽、苦參、紅棗等。
- 上一篇:疥瘡疾病早期的常見癥狀須知
- 下一篇:兩種治療灰指甲的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