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是春夏季最易傳播的一種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后,潛伏在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平時無癥狀,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潛伏的病毒就開始活動,生長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經發(fā)炎壞死,產生神經痛。
同時,病毒還可以沿著感覺神經纖維傳播到皮膚,在皮膚上產生其特有的水皰,造成沿神經支配的皮膚區(qū)出現帶狀排列的成簇皰疹,由于這種病毒有親神經的特點,發(fā)病總是沿神經走向,故稱“帶狀皰疹。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由于抵抗力低往往更容易感染帶狀皰疹,但從今年門診就診人群來看,中青年人患此病的比例上升很快,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為嚴重。祖國醫(yī)學把這種病稱作”串腰龍“或”纏腰火丹“,這是因為侵犯胸腰部位的帶狀皰疹占本病發(fā)病率的60%以上。實際上,這種病還可侵犯頭、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
臨床上,常通過呼吸道或接觸患者皮膚上破潰的水皰而傳染;颊甙l(fā)病時往往先有低熱、食欲不振等,在要發(fā)病的部位,常先有疼痛或癢感,而以神經痛最突出,絕大多數于疼痛后1-4天出現紅斑或水皰。當然也有極少數患者無疼痛感甚至感覺癢的,這常見于年輕人。
出現的紅斑或水皰常發(fā)生在身體的一側,沿某一神經分布區(qū)排列,往往分批發(fā)出,一般不超過人體中線,數量有多有少,大多是透明的成簇水皰,輕者每簇可間隔有正常皮膚,病情嚴重者可融合成大片狀,甚至破潰變成膿皰,年老的患者有時也會出現血皰。發(fā)生的部位最常見于胸腰部,其次見于頭面部,然后是上下肢等其他部位。特別提醒的是如發(fā)生在頭面部,癥狀較嚴重,表現為疼痛劇烈,可合并角膜、結膜炎,甚至失明,也可引起耳朵聽力下降和面癱,所以頭面部帶狀皰疹更要引起我們高度警惕。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民間所傳:如果圍繞腰部出現一圈皰疹即有生命危險,是不科學的和缺乏事實根據的。
對于本病的治療,臨床上常給予抗病毒藥物和免疫增強藥物聯合運用,如有膿皰,還需給予相應的抗生素治療。由于神經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故針對疼痛也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如音頻電療及激光照射,可消炎止痛,縮短病程。本病病程一般2-3周,愈后極少復發(fā),絕大多數患者一生只得一次,就好比接種了疫苗一樣。具有終身免疫。如少數患者復發(fā),往往提示免疫功能有缺陷及有潛在的惡性疾病,要高度重視。
此病常有后遺神經痛,所謂后遺神經痛,就是水皰都消退了,但仍感疼痛,這多見于老年人,可能由于老年人神經組織修復較慢,因此疼痛較持久。90%的后遺神經痛持續(xù)時間在3月以內,偶有超過一年的。根據臨床觀察,本病越早治療,后遺神經痛的持續(xù)時間會相對縮短。
臨床上,大概有不足5%的患者有不典型表現,如無疹型帶狀皰疹,即僅有神經痛而無紅斑或水皰;或者頓挫型,即僅有紅斑無水皰,而且無明顯疼痛。這都需和其他疾病鑒別,以免誤診。特別是無疹型帶狀皰疹,常需和肋間神經痛、胸膜炎、急性闌尾炎、心肌梗塞等病相鑒別,以防耽誤病情。
- 上一篇:皰疹患者需要注意自我保健
- 下一篇:帶狀孢疹飲食有哪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