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數百人因為食用帶病毒的黃瓜后患尿毒癥,目前至少已有6人死亡,另有多人生命垂危。而這種病毒現在在歐洲呈蔓延之勢。
擴大的疫情使德國消費者對本國蔬菜產生了懷疑,F在許多超市目前已停止出售所有涉嫌污染的蔬菜品種,導致北德地區(qū)的農民不得不銷毀了成噸的生菜、西紅柿和黃瓜,損失慘重。
小小黃瓜為何成為了尿毒癥的元兇?那么這種病毒的感染源究竟在哪里?現在德國和其他地區(qū)被感染的具體情況如何?詳細情況,我們連線中國之聲國際新聞編輯蘇鈴:
主持人:這是一種怎樣的病毒,現在感染的范圍有多大?
記者: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歐洲疾病預防管制中心”表示,這次德國發(fā)生的感染病毒叫血性大腸桿菌,而西班牙的黃瓜可能是感染源之一。兩家來自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的公司涉入這次食品安全事件。歐洲聯(lián)盟衛(wèi)生部門官員近日證實,德國至少已有數百人因遭感染而罹患溶血性尿毒癥。因大腸桿菌可引發(fā)溶血性尿毒癥,歐洲疾管中心出版的《歐洲監(jiān)控》周刊報道,目前已接到214起溶血性尿毒癥病例通報,其中186個病例為18歲以上成年人,146名感染者為女性。目前,在瑞典、丹麥、荷蘭與英國也發(fā)現疑似病例,但還沒有確診,不過瑞典、英國與荷蘭的疑似患者發(fā)病前都曾在德國停留。
主持人: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或者相關機構是否就這次病毒感染情況作出解釋聲明,如何防治?
記者: 世界衛(wèi)生組織5月27日發(fā)表媒體公報,提醒警惕近期在德國出現的大腸桿菌疫情,并建議民眾注意飲食衛(wèi)生,有癥狀者及時就醫(yī)。但世衛(wèi)組織不建議限制赴德國旅行或對德貿易。世衛(wèi)組織指出,大腸桿菌是一種在人和溫血動物腸道內常見的細菌,大多數菌株無害。然而,一些菌株,例如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則可引發(fā)嚴重的疾病。它主要通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傳染給人類,如生的或烹調不徹底的絞碎肉制品和原料奶等。由其引發(fā)的疾病癥狀通常包括腹部絞痛、出血腹瀉、發(fā)燒、嘔吐等,但約有十分之一的感染者可發(fā)展為溶血性尿毒綜合癥,導致急性腎衰竭、溶血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等,致死率高達5%。世衛(wèi)組織同時強調,目前預防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的唯一有效方法是進行殺菌處理,例如加熱或照射。因此,建議民眾“煮透”食物,特別是肉類、牛奶等,確保食物中心的溫度至少達到70℃攝氏度;對于生的西紅柿、黃瓜、蔬菜色拉等也應謹慎食用。此外,由于這種病菌可通過人際、水和接觸動物等直接傳播,民眾應注意經常洗手,特別是在接觸食物前和如廁之后。對于有癥狀者,世衛(wèi)組織提醒不要擅用止瀉藥或抗生素,因為這有可能會加重病情。
- 上一篇:哪些人易得尿毒癥
- 下一篇:尿毒癥的治療有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