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福平(RFP)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肝臟毒性和胃腸道反應,急性腎功能衰竭(ARF)較為少見。但其較特殊的發(fā)病過程及臨床表現(xiàn)需引起臨床醫(yī)師的重視,F(xiàn)將我科最近收治的3例RFP相關ARF及國內其他醫(yī)療機構報告的24例RFP相關ARF作一簡要分析。
本組資料中,所有病人均有RFP服用史,并在發(fā)病前有RFP停藥、不規(guī)則用藥和(或)間歇用藥史,停藥間隔為4天~2年不等。再次服藥后出現(xiàn)“流感”樣癥狀(90%)、腹瀉和(或)腹痛(46%)、四肢肌肉疼痛、氣喘、胸悶和少尿等癥狀,上述癥狀出現(xiàn)的時間為服藥后30分鐘~3天。實驗室檢查發(fā)現(xiàn),血紅蛋白和紅細胞下降(60%),血小板減少(50%),血肌酐升高(353。6 μmol/L~1950 μmol/L)。腎穿刺活檢以急性腎小管壞死最常見,多伴有急性間質性腎炎。臨床上多數(shù)病人出現(xiàn)少尿(少尿期6~21天),3例為非少尿性ARF,需要透析治療的病人占66%,除1例伴有新月體腎炎的病人外,其余病人腎功能完全恢復。
RFP所致ARF的確切機制尚未明了,多數(shù)學者認為,可能與RFP抗體產(chǎn)生有關。RFP作為半抗原,能結合蛋白質或附在細胞膜上,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體。RFP在體內與抗體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在補體參與下,導致細胞損傷。據(jù)文獻報告,利福平治療過程中,機體可產(chǎn)生抗RFP抗體,但主要見于間歇性治療或中斷治療后再用RFP的患者。連續(xù)給藥患者RFP抗體陽性率僅為2%。提示間斷性使用RFP或中斷治療后再次服用RFP是導致RFP相關ARF的重要原因,應引起臨床醫(yī)師的注意。
診斷本病主要依據(jù)病史及臨床表現(xiàn)。間歇性服用RFP或中斷治療后再次服用RFP的患者,服藥后2~3天內,出現(xiàn)“流感”樣癥狀、腹痛、腹瀉、四肢肌肉疼痛、氣喘、胸悶、少尿等臨床表現(xiàn)時,需高度重視RFP相關ARF的可能。實驗室檢查發(fā)現(xiàn)RFP抗體陽性、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對本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如果同時出現(xiàn)貧血、溶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則進一步支持本病的診斷。此外,在臨床上也有中斷服用RFP。玻材暝俅畏茫遥疲谐霈F(xiàn)RFP相關ARF的個案,應引起警惕。
RFP相關ARF的治療主要根據(jù)腎功能的損害程度。癥狀較輕的患者,應立即停藥,并給于對癥處理,腎功能?苫謴驼。癥狀較重的患者,需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療。透析一方面可以清除機體代謝廢物,減少由此而產(chǎn)生的各種并發(fā)癥;另一方面能清除RFP及其代謝產(chǎn)物,有利于腎功能的恢復。由于透析治療的廣泛應用,本病的預后相對較好,急性腎小管壞死者,腎功能也多可恢復;合并新月體腎炎的患者,盡管透析能改善癥狀,但預后仍然較差。
- 上一篇:課堂:腎功能衰竭分幾個階段?
- 下一篇:關于對慢性腎衰的熱量補充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