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吃多了不好,這個常識大家都知道,因為高鹽會引發(fā)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但作為鹽中的主要成分,父母對食物中鈉含量的標注卻未必會在意。目前的加工食品中普遍含鈉, 一般很難缺乏,嬰幼兒面臨的主要是鈉攝入過多的問題。究竟嬰幼兒一天需要攝取多少鈉才合適呢?
嬰幼兒每天應(yīng)攝入多少鈉?
我國營養(yǎng)學會對其他年齡每天每人適合攝入的鈉的含量也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
其中6個月以內(nèi)的嬰兒為115-350毫克,6個月至1歲為250-750毫克,1歲以上325-975毫克,4歲以上450-1350毫克, 7歲以上600-1800毫克,11歲以上900-2700毫克,成人每天需1100-3300毫克。所以,以后在購買食物時,可以通過包裝袋上的營養(yǎng)標簽來對號入座了。
那么,除了鹽以外,還有哪些食物含有鈉呢?從少到多排列是,水果、蔬菜、谷物和蛋白質(zhì)類食物,其中水果幾乎不含有鈉,腌制食物中鈉的含量最高。
在我們每日常見的食物中,鈉主要存在于以下幾種食物中,火腿、熏腌肉、紅腸、泡菜、午餐肉、香腸、海帶、醬油、番茄醬、蝦、玉米片、燕麥、馬鈴薯等。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關(guān)注帶有包裝的食品標注出的鈉的含量,對于一些未標注出來的食物也要提高警惕,適當控制攝入量。
嬰幼兒的“超鈉”飲食
孩子的飲食習慣主要來自于家中大人,而家中大人的錯誤觀念與不良行為,正是導致孩子飲食超鈉的主要原因。
1、用鮮奶代替配方奶粉喂養(yǎng)2歲以內(nèi)的寶寶。
對寶寶來說,除母乳外的其他乳汁,如牛乳、羊乳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牛乳蛋白質(zhì)中的酪蛋白太高,不利于寶寶消化;牛乳中蛋白質(zhì)、鈣、鈉、鉀等的高含量與寶寶未成熟的腎臟能力不相適應(yīng)。
正確做法:盡量母乳喂養(yǎng),如要人工喂養(yǎng),2歲以內(nèi)的寶寶最好選用配方奶粉,不要用鮮奶代替配方奶粉喂養(yǎng)。
2、奶粉過濃。
有時候,新媽媽總覺得照說明泡出來的奶太淡了,所以都會自己加一些奶粉,這樣寶寶才能吃飽長胖。
牛奶中的鈉含量是人體的兩倍,牛奶濃度越高含鈉越多,易使嬰兒血鈉濃度升高,引起諸如便秘、血壓上升甚至抽搐、昏迷等癥狀。
正確做法:奶粉不宜過濃或過淡。喂養(yǎng)寶寶時,應(yīng)嚴格按照產(chǎn)品說明沖泡奶粉,不要擅自添加奶粉量。
3、輔食中鹽過量。
飲食中大部分的鈉是以氯化鈉形式存在,是食鹽的主要成分。寶寶從4~6個月接觸輔食起,就開啟了人生的味覺之旅。有些爸比媽咪總覺得不夠咸,急著讓寶貝小小的味蕾體驗各種味道。
正確做法:從替寶寶添加副食品開始,米粉、麥粉到蔬菜泥、水果泥等,都是不需要添加調(diào)味料的,即便過了1歲,我們?nèi)韵M麐屵淠艹掷m(xù)多讓寶貝享受食物的天然原味,越天然、無添加的食物原味,越適合小小孩,也才是真正的健康美味。
另外還要提防看不見的“鹽”。有的媽媽給孩子烹制食品時較少放鹽,卻疏忽了那些無形的鹽。最常見的無形鹽就是咸菜、咸魚和臘肉。要讓寶寶口味輕,應(yīng)盡量從食譜中刪除掉這些食物。
4、調(diào)味品用量大。
1cc.醬油約含67毫克的鈉,加1匙、2匙又3匙,有些父母喜歡在菜里面放多種調(diào)料,把自己的飲食習慣套用在孩子身上!
正確做法:盡量少用或不用調(diào)味品。味精、醬油、蝦米等含鈉量極高,烹制寶寶食品時要盡量少用,最好不用。
5、快餐成家常便飯。
現(xiàn)在,有很多孩子把快餐當成了家常便飯,這是極為有害的?觳投鄬俑啕}食品,所含的鈉對幼兒的心、腎器官有可能構(gòu)成威脅同樣,高鹽也是導致血壓升高的因素之一。如今,有些十幾歲的兒童就患上高血壓,這些孩子有的在嬰幼兒期常吃過咸的快餐,如:油炸薯片、三明治或餅干等。
正確做法:建議家長,盡量讓孩子少吃快餐,特別是不要用快餐作為晚餐。
- 上一篇:為什么要給孩子做尿常規(guī)
- 下一篇:兒童腎病的兩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