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網(wǎng) > 急救知識 > 中毒急救 > 常用藥物中毒 > 正文

藥物中毒的急救方法

2012-02-25 20:10來源:99健康網(wǎng)

  需要清楚的藥物中毒途徑有哪些?

  (1)藥物中毒的途徑

  通常,有害藥品經(jīng)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或皮膚吸入體內(nèi),引起中毒。因此,我們切忌口嘗、鼻嗅及用

  手觸摸藥品。

 、俸粑鞴傥

  由呼吸器官吸入毒物是最主要的中毒途徑,有的刺激腐蝕性藥品,如氯氣、臭氧、強酸氣體及酸霧、氨氣等直接損害呼吸器官,引起氣管炎、肺炎;有的毒品由肺進入血液,循環(huán)全身,積聚於某一部器官中,引起中毒。

  氣體、液霧、粉塵都能由呼吸器官吸入。

  某些低沸點液體,易升華固體,在常溫常壓下,蒸氣濃度很大,必須在通風(fēng)櫥內(nèi)操作。

  水銀在室溫下蒸氣濃度遠遠超過中毒濃度,而且濺出不易清理。據(jù)美國一病案記載:一個學(xué)生拿了十克水銀回家玩,不小心弄到地下,成小球散開,吸塵機又將水銀打細,結(jié)果全家中毒。治療后,家中的水銀清理不凈,又再中毒。溫度計廠工人,衣物沾有水銀,帶回家亦會發(fā)生全家中毒事故。

  由於蒸發(fā),或通入氣體,當(dāng)氣體逸出時,帶著液霧,彌漫空間,亦會被吸入而中毒。世界上多次發(fā)生煙霧事件,大批居民中毒,并有死亡記錄。電鍍鉻時,氣體帶著鉻酸液霧,威脅整個工作室的工作人員,易患鼻穿孔的職業(yè)病。

  空氣中散布的毒粉塵,應(yīng)注意凈化。石棉工人、磨玻璃粉工人,易得硅(矽)肺、纖維肺的職業(yè)病。尤其是石棉粉塵,接觸者患肺癌的發(fā)病率是很高的。

 、谟善つw滲入

  有害藥品與皮膚接觸,經(jīng)毛孔滲入體內(nèi)。再由血液運輸?shù)礁髌鞴,引起中毒。這是高沸點化合物入侵的主要途徑。我們要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a)一些油溶性毒物,滲入后溶於皮下脂肪,更易深入體內(nèi)。所以切勿用油溶性溶劑(如汽油、四氯乙烯、氯仿……等等)洗刷皮膚污染處。有人喜歡用酒精洗去污染處,如果污染處很小,可以用棉花酒精擦去;但是大片污染,使用酒精洗就會弄巧成拙。

  (b)高溫時,毛孔脹大,有利於毒物滲入體內(nèi)。所以用熱水洗污染皮膚是不明智的。

  (c)皮膚上有傷口,接觸藥品就會直接進入體內(nèi),危險性很大。所以皮膚上有傷口時,絕不能操作劇毒藥品。

  (d)用酸堿洗皮膚能使皮膚破裂,加劇有毒藥品的滲入。

 、弁倘

  吞入藥物引起中毒死亡,自殺或誤食的記錄很多。如果在實驗室內(nèi)吃東西或飲水,用污染藥品的手拿取食物,就會污染食物,或者錯拿盛藥物的瓶子作飲用瓶子等,都能使有毒藥品由消化器官入侵。

  由嘴直接吸移液管,偶然不慎,就會吞入藥物,而且會吸入氣體。

  用舌頭鑒別藥品的味道,是很危險的壞習(xí)慣。對有毒物質(zhì)的使用應(yīng)特別小心,如果掉以輕心,麻痹大意,往往就鑄成不可挽回的大錯。因為嚴格區(qū)分有毒物質(zhì)和完全無害的物質(zhì)是很困難的。這是由于某些化合物(如氟化物),其小量為身體所必需,但量多則有害人體的健康;有許多毒物當(dāng)其量極微時可刺激身體的活動性能并可用于醫(yī)療(如砷、番木鱉堿),但若過量就能引起致命的中毒,例如,服用0.1克二氧化砷即可引起死亡。另外,有許多被認為是無害的化合物,如果大量侵入體內(nèi)就會成為毒物。如服用17克氯化鉻即會死亡;服用2~3克氯化鋇時亦將遭到同樣的結(jié)果;服進1~2克硫酸銅可引起嚴重的有時甚至是致命的中毒;深深吸入一次氨蒸氣即可中毒死亡等等。這些例子是不勝枚舉的。

  現(xiàn)場判斷

  1.癥狀:中毒者可出現(xiàn)發(fā)紺、嘔吐、驚厥、呼吸困難和休克等癥狀。

  2.毒物接觸史:中毒者身邊可能會有已拆封的藥瓶、藥袋或藥盒。

  救治機理

  生活中,毒物主要經(jīng)口、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毒物被人體吸收后經(jīng)血液分布于全身,通過抑制酶活性、干擾細胞功能、競爭受體等方式引起人體組織損傷。在急救過程中,通過終止中毒者與毒物接觸及催吐、導(dǎo)瀉等手段,可減少中毒者對毒物的吸收,為人院搶救爭取時間。

  急救步驟

  1.脫離毒物:讓中毒者離開中毒現(xiàn)場,脫掉被污染的衣物、鞋、襪,用肥皂水(敵百蟲中毒除外)或大量清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膚,清除口中的異物和殘留毒物。

  2.撥打120急救電話。

  3.辨認中毒物品:在病人尚有意識時,向其詢問毒物的種類。如果病人意識喪失,或服毒者為自殺,不能或不愿配合救助,可在中毒現(xiàn)場尋找盛裝毒物的容器,查看毒物種類。此外,還可以通過氣味分辨毒物。有機磷中毒時,呼出的氣體有蒜臭味;乙醇中毒時,有乙醇香味;含硫毒物中毒時,有臭雞蛋味;醛類中毒時,有梨味;硝基苯中毒時,有鞋油味。

  4保持呼吸道通暢:面對昏迷者,讓其頭部轉(zhuǎn)向一側(cè),及時清除病人的嘔吐物,以防引起窒息。

  5催吐:用蛋清(可用牛奶、豆?jié){、米湯代替)、木炭粉(可將饅頭燒成炭粉)混合后服用,并用手指刺激舌根部催吐。

  6導(dǎo)瀉:使用導(dǎo)瀉藥,加速毒物排出。常用的導(dǎo)瀉藥有硫酸鎂、巴豆粉、果導(dǎo)片等,或者食用蓖麻油等。

  預(yù)防防措

  1.加強防毒宣傳,對被毒死的老鼠、雞、兔等應(yīng)焚燒深埋,千萬不能食用。

  2.嚴格管理農(nóng)藥、藥品等,并將其放置在小孩不能觸及的地方。

  3.服用藥物時遵照醫(yī)囑,不要超劑量服用;不同的藥物不要隨意同時服用,以免造成藥物中毒。

  特別注意

  1.救助者要懂得自我保護,防止被毒物污染引起繼發(fā)中毒。

  2.急救過程中不宜讓病人進食,特別是油膩食物。

  3.意識障礙者、抽搐等未得到控制的不合作者、服腐蝕性毒物或石油制品者、嘔血者、孕婦及老年人,均禁止催吐及導(dǎo)瀉。

  2007年,家住浙江省湖州市的張女士一家在晚飯后陸續(xù)出現(xiàn)胸悶、嘔吐等癥狀。張女士趕緊和家人一起到醫(yī)院急診。后經(jīng)診斷,一家人均為有機磷農(nóng)藥中毒。而禍?zhǔn)渍菑埮繌男∝溙庂I的青菜。

  在生活中,類似的化學(xué)中毒事件屢屢發(fā)生。如果我們能掌握一些化學(xué)藥物中毒的急救常識,往往能在緊急情況下挽回寶貴的生命。

  急救口訣

  遠離毒物接觸,辨清毒物所屬。蛋清炭粉催吐,還需導(dǎo)瀉相助。

標(biāo)簽閱讀:
救方法
中毒
藥物
  • 女人皮膚全身發(fā)黃是什么原因

    這種情況需要先完善肝部檢查,包括肝炎病毒譜,肝膽脾彩超,肝臟功能和血常規(guī),貧血方面主要查血常規(guī)還有貧血三項,如果都沒問題的話可以補充多元維生素,加上歸脾丸口服。

  • 手氣會不會蔓延到全身各處

    雖然有傳染性但是用過藥之后傳染力會明顯下降,經(jīng)過治療治愈之后就不再有傳染性,常用的治療手氣的藥物有鹽酸特比奈芬乳膏,酮康唑乳膏,或是部分中藥比如復(fù)方酮康唑軟膏等。

  • 地屈孕酮片吃完會腰酸嗎

    治療可以改變不良姿勢、避免久坐久站、避免長時間一個姿勢過久,局部可以做做熱敷理療,如果痛的嚴重,可以口服布洛芬或塞來昔布膠囊治療。

  • 停經(jīng)多久開始補雌激素

    雌激素常用補佳樂,檢查明確的情況下就可以開始服用戊酸雌二醇片了,再后半段加上黃體酮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 外陰癢會傳染頭皮癢嗎

    這種情況可以口服抗真菌的藥物比如氟康唑片或是伊曲康唑膠囊,外陰這里用紅核婦潔洗液清洗,頭皮用復(fù)方酮康唑發(fā)用洗劑洗頭。

  • 較重閉合性跌打損傷怎么辦

    多休息,不要過度活動,可以藥物治療,局部 熱敷,一般可以逐漸恢復(fù),不要著急。

  • 在部隊里得了甲溝炎

    這個病可以局部外用抗生素軟膏進行治療,比如紅霉素軟膏或者是莫匹羅星軟膏,疼痛明顯的話加上口服的抗生素比如頭孢克肟片。如果反復(fù)發(fā)作而且沒有好的緩解辦法可以把指甲給拔掉。

  • 咯血病人禁用哪種止咳藥

    如果出現(xiàn)咳血要及時就醫(yī)治療,檢查一下原因,如果咳血不要選用鎮(zhèn)靜或者有抑制呼吸中樞的藥物。

Q胃痛嘔吐怎么快速緩解

鄒玲婷主治醫(yī)師

A

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貪吃涼食涼飲,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吃油膩過大的食物和油炸食品?梢苑靡恍╀X碳酸鎂片,多潘立酮片。熱敷一下腹部。...[詳細]

Q止點性跟腱炎的治療

王富主治醫(yī)師

A

這樣的情況可以到當(dāng)?shù)蒯t(yī)院的骨科就診治療。建議你可以先考慮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局部熱敷或者是涂抹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劑,配合非甾體類的抗炎藥物,比如說雙氯芬酸鈉或者是布洛芬膠囊來看看效果。如果不理想的話,再考慮到醫(yī)院就診治療就可以了。...[詳細]

Q治療灰指甲最好的外用藥

劉靜副主任醫(yī)師

A

如果灰指甲比較少你可以先外用復(fù)方聚維酮碘搽劑治療,但如果長的太多,或是亮甲治療效果不好,你可以口服伊曲康唑膠囊或是鹽酸特比奈芬片治療。...[詳細]

Q腳后跟長骨刺吃什么鈣片好

王富主治醫(yī)師

A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保暖,防止受涼,限制過多的走路以及跑跳,爬山等活動,盡量的穿寬松,舒適,柔軟的厚底鞋子,避免鞋底過硬過薄,晚上可以多用熱水泡腳,這樣的處理一般可以有效的預(yù)防癥狀的發(fā)作。...[詳細]

聲明:本站圖/文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收集,僅供病友參考,不作為醫(yī)療診斷依據(jù)。

閩公網(wǎng)安備 35020302001071號 ICP證書

Copyright ©2022-2024廈門沃鴻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22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書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