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貧血是由于紅細胞破壞速率增加(壽命縮短),超過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而發(fā)生的貧血。骨髓有6~8倍的紅系造血代償潛力。如紅細胞破壞速率在骨髓的代償范圍內,則雖有溶血,但不出現(xiàn)貧血,稱為溶血性疾患。正常紅細胞的壽命約120天,只有在紅細胞的壽命縮短至15~20天時才會發(fā)生貧血。
一、溶血性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溶血性貧血的根本原因是紅細胞壽命縮短。造成紅細胞破壞加速的原因可概括分為紅細胞本身的內在缺陷和紅細胞外部因素異常。前者多為遺傳性溶血,后者引起獲得性溶血。
1、紅細胞內在缺陷
包括紅細胞膜缺陷、紅細胞酶缺陷、珠蛋白異常等。
2、紅細胞外部因素異;
包括免疫性因素、非免疫性因素。
3、溶血發(fā)生的場所
紅細胞破壞可發(fā)生于血循環(huán)中或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分別稱為血管內溶血和血管外溶血。血管內溶血臨床表現(xiàn)常較為明顯,并伴有血紅蛋白血癥、血紅蛋白尿和含鐵血黃素尿。血管外溶血主要發(fā)生于脾臟,臨床表現(xiàn)一般較輕,可有血清游離血紅素輕度升高,不出現(xiàn)血紅蛋白尿。
二、溶血性貧血的癥狀有哪些?
1、有偏食、厭食及消化、營養(yǎng)不良,或有各種出血,或患鉤蟲病,或有接觸有害理化因素、藥物等病史;或為孕、產(chǎn)婦及嬰幼兒等。
2、具有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疲乏無力,食欲不振,腹脹腹泄,月經(jīng)失調等表現(xiàn)。
3、面色白或萎黃,唇、眼瞼色淡,舌質淡胖或舌光無苔,皮膚干皺,發(fā)枯易脫,指甲色淡、扁平或反甲;或有黃疸等。
4、血液檢查紅細胞及血紅蛋白量低于正常水平的10%以上(成人一般紅細胞數(shù)男性<4.0×1012/L,女性<3.5×1012/L;血紅蛋白男性<120G/L,女性<105G/L),但白細胞及血小板正常。骨髓象呈增生性貧血改變。
三、針對溶血性貧血,該如何進行飲食保。
1、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guī)律。
2、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合理飲食。
3、該疾病對飲食并沒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飲食即可。
- 上一篇:用藥不當或造成溶血性貧血
- 下一篇:溶血性貧血吃什么好呢 該如何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