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缺鈣造成的骨質疏松癥,在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婦女中極為常見。中老年人患腎結石的病因往往與鈣有關,結石的成分常為鈣鹽結晶。因而一些醫(yī)學著作和科普文章常把“避免食用高鈣食物”、“防止血鈣、尿鈣過高”作為預防腎結石的重要措施。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個很矛盾的問題:補鈣會不會促發(fā)腎結石?集缺鈣與腎結石于一身者,能不能補鈣?是否會顧此失彼?
美國哈佛大學醫(yī)學院曾對91731名婦女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每天從食物中攝取1000毫克以上鈣質的婦女,其腎結石的發(fā)病率比每天攝入鈣質500毫克者低35%,由此得出“多吃富含鈣食品的婦女比少吃鈣質者比較不容易患腎結石”的結論。當然,這僅限于食物補鈣,而藥物補鈣還是有輕度增加腎結石發(fā)病率的可能性。其原因是,腎臟鈣鹽結石的形成,并不與血鈣水平成正相關,而主要機制是在于鈣代謝過程尤其是排泄過程的障礙,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些人既缺鈣又患腎結石的原因。通過補鈣,既可糾正缺鈣狀況,又可改善鈣質在局部沉積形成結石的病理過程。因此,同時患有骨質疏松癥和腎結石者,可放心補鈣;補鈣并不會促發(fā)腎結石的形成。不過,為避免腎結石的形成或加重,補鈣宜講究科學。首先是盡量通過食物(奶類最佳)補鈣而不依靠藥物補鈣。其次,補鈣不可多多益善,每日的攝入量為1000—1200毫克為宜。而不喜歡飲用奶制品或因條件限制喝不到奶制品,可選用既可補鈣又不會促發(fā)腎結石的新型鈣制劑如檸檬酸鈣等,而不要用碳酸鈣、磷酸鈣等舊鈣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