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中醫(yī)稱為胃脘痛,屬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引起胃脘痛的主要原因有:病邪犯胃,感受外寒;過食生冷或肥甘厚味,或暴飲暴食等,憂思惱怒,氣郁傷肝,肝失疏泄,氣逆犯胃;再者是飲食、勞倦等因素久傷脾胃,導致中氣不足、脾胃虛寒。中醫(yī)按“辨證施治”的原理,對不同病癥治法各異可根據(jù)病情選方治療。得了胃病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
少吃油炸食品,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少吃腌制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
不宜多吃。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癥。規(guī)律飲食,有規(guī)律地進餐,每天定時定量,到了規(guī)定時間,都應主動進食,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避免過饑或過飽。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
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shù)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飲水時,應注意,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后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胃部不要受涼,受涼后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的保暖不要受寒,要及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因吸煙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fā)胃病,應少煙少酒,少吃辛辣食物。
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fā)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此外,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癥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與人的情緒、心態(tài)密切相關(guān),因此,要講究心理衛(wèi)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wěn)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同時,注意勞逸結(jié)合,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胃病的康復。還要結(jié)合自己的體征,加強適度的運動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復發(fā),促進身心健康。
急性腸胃炎吃什么好:
禁食期:急性期病情較重,排便次數(shù)多,常伴嘔吐,嚴重者會出現(xiàn)脫水和電解質(zhì)紊亂。此時應禁食,使胃腸道徹底休息,依靠靜脈輸液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zhì)。病情較輕的患者,可飲糖鹽水,補充水和鹽,糾正水鹽代謝紊亂。
流食期:病情緩解后的恢復期,首先試食流質(zhì)飲食。一般患者嘔吐停止后可選用清流質(zhì)軟食,注意少量多餐,以每日6~7餐為宜。開始可給少量米湯、藕粉、杏仁霜等。待癥狀緩解,排便次數(shù)減少,可改為全流質(zhì),如增加蒸蛋羹、咸蛋黃米糊、蓮子米糊、濃米湯甩蛋花、胡蘿卜米糊等食物。盡量少用產(chǎn)氣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蔗糖、過甜食物以及肉類。
少渣半流食期:流質(zhì)飲食順利過渡后,可改為低脂少渣半流飲食,仍應少量多餐,可每天5~7餐,開始時食物用量每餐不超過300毫升為宜,以后逐漸加量。最好不用高脂肪、高糖及強烈刺激性的食品。禁食生冷食物。可選的食物有:雞肉末、魚肉、瘦豬肉末、蝦仁、雞蛋、脫脂奶、豆腐、胡蘿卜、土豆、冬瓜、西葫蘆、菜花、粥、龍須面、小面片、發(fā)糕、饅頭等。
半流食期:食用量可根據(jù)患者情況而定。以上恢復期的食譜只是供參考,患者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如果病情不斷好轉(zhuǎn),可及時過渡到半流食。(參考網(wǎng)站:第一健康網(wǎng))
- 上一篇:慢性胃炎可以吃雞蛋嗎 慢性胃炎飲食
- 下一篇:急性腸胃炎的癥狀以及急救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