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癱的類型都有哪些
1、脊髓休克型:脊髓本身無解剖學顯著變化,而有功能上的暫時性傳導中斷,臨床上出現(xiàn)與脊髓橫貫性損傷相類似的癥狀。多見于脊髓損傷的急性期、早期、一般數(shù)日或4-6周后全部恢復。個別病人恢復時間延長。
2、脊髓挫裂傷型:因暴力所致脊椎骨折、脫位,因而骨片或異物進入椎管,可使脊髓受到擠壓、撕裂,引起不同程度的水腫、出血,或斷裂、液化、壞死,使脊髓實質有不同程度的破壞。
3、脊髓壓迫型:為脊髓繼發(fā)性損害?梢蛳率鲆蛩囟斐蓪顾璧奈锢硇詨浩。
截癱的原因是什么呢
截癱的病因:
1、腦腫瘤、顱內出血:顱內的腫瘤,如聽神經(jīng)瘤、顱內動脈瘤,顱內的血管意外,壓迫或侵及面神經(jīng)中樞,得截癱的病因均可引起面神經(jīng)不同程度的損傷。
2、面神經(jīng)屬混合神經(jīng),得截癱的病因主要為運動神經(jīng),僅有很少一部分感覺神經(jīng),它支配面部的表情肌。
3、感染和寒冷也是得截癱的病因:貝爾截癱通常為寒冷刺激,病毒性感染引起神經(jīng)鞘膜發(fā)生炎癥,導致面神經(jīng)管內神經(jīng)受壓迫局部缺血所致。
4、外傷及手術損傷也是得截癱的病因:面部外傷,如切割傷、挫裂傷。手術損傷主要是面神經(jīng)部位的手術誤傷,以及腫瘤侵蝕難以手術剝離造成。
不常見的截癱病因
1、結核所致截癱:原有脊柱結核史或有結核中毒癥狀,病變多發(fā)生在胸椎或頸椎。病程緩慢,多表現(xiàn)為痙攣性癱瘓,四肢或雙下肢無力、發(fā)硬、發(fā)挺,患處可有后凸或側彎畸形,棘突間隙不增寬,X線片示椎體有溶骨性破壞,椎間隙變窄或消失,椎體可有相互嵌入,椎旁有膿腫陰影。
2、外傷所致截癱:脊柱骨折或骨折--脫位所傷及脊髓或馬尾神經(jīng)。
3、轉移瘤所致截癱:有原發(fā)腫瘤治療史。截癱癥狀逐漸出現(xiàn),病程緩慢。線片示椎體疏松呈前后一致性擠壓,有溶骨或蟲蝕樣破壞,有成骨型斑點和塊狀硬化影,或有成骨和溶骨型的混合影像。上下椎間隙一般無明顯變化。
4、腫瘤所致截癱:多見于椎體血管瘤、椎體巨細胞瘤。
截癱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心理治療:針對心理不同階段(如否認、憤怒、抑郁等各個階段)的改變制定出心理治療計劃,可以進行個別和集體、家庭、行為等多種方法。
2、臨床康復:用護理和藥物等手段,預防各種合并癥的發(fā)生,亦可進行一些治療性臨床處理,減輕癥狀,促進功能恢復。
3、日常治療:主要是日常生活動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職業(yè)性勞動動作,工藝勞動(如編織等),使患者出院后能適應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勞動的需要。
4、物理治療:主要是改善全身各個關節(jié)活動和殘存肌力增強訓練,以及平衡協(xié)調動作和體位交換及轉移動作(如臥位到坐位、翻身、從床到輪椅、從輪椅到馬桶等移動動作),以及理療。
截癱該如何去做好預防措施
1、讓患者雙手扶床邊,雙腳著地,坐于床邊;
2、配合者坐于患者對面,以自己的膝蓋部位抵住患者的膝蓋部位,雙手抱緊患者臀部,并讓患者雙手抱住自己的肩膀。
3、配合者雙手用力抱緊患者臀部并往自己的方向牽拉,同時患者雙手用力即可站起。
每日3—4次做癱瘓平面以下的肌肉被運活動,包括揉、搓等按摩手法,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保持肌肉豐滿,同時進行癱瘓平面以下的各關節(jié)被動運動,保持關節(jié)靈活,以防關節(jié)僵化而影響進一步的功能鍛煉。站立一段時間后,可讓患者鍛煉扶物行走。膝關節(jié)固定器固定患者膝蓋部位,然后扶雙杠配合者進行邁步、抬腿等功能重建性鍛煉。
- 上一篇:截癱褥瘡患者如何治療
- 下一篇:截癱患者如何進行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