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常見病之一,約1/5的腰腿痛病人是腰椎間盤突出造成。從1934年此病被提出至今已七十余年。從國內外流行病分析來看,其發(fā)病率的人口比率和絕對數值均呈上升趨勢。發(fā)病人群從幾歲到幾十歲都有。
劉尚禮,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骨科教授、博士生導師、骨科部主任,骨科主任導師。兼任中央保健局專家;廣東省醫(yī)學會骨科分會主任;廣東省醫(yī)學會常委理事;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分會第七屇常委和微創(chuàng)學組組長;中南六省骨科協(xié)作組組長;中國康復學會骨科和風濕科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吨腥A骨科雜志》、《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脊柱外科雜志》、《中國脊柱脊髓損傷雜志》、《中國矯形外科雜志》等多種刊物擔任編委、常務編委、副編委或顧問等職務。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科長、副院長、黨委書記、大外科主任等;已獲得多種科研基金,包括國家級、省級自然科學基金、衛(wèi)生部基金、國家教委基金、博士后基金等二十多項?蒲谐晒S碩,曾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十多項省部委以上獎項。曾獲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骨科客座教授、美國南州伊州大學客座副教授稱號。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衛(wèi)生部突出貢獻專家。
劉教授擅長于脊柱和關節(jié)外科、小兒骨科,特別是在脊柱側凸的三維矯正、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腫瘤等方面有極高的造詣,多次獲得國家教委和國家科技進步獎。
要探求椎間盤突出的發(fā)病原因,首先我們必須要對椎間盤的正常生理結構有一個充分的理解和認識。椎間盤是我們脊椎一節(jié)一節(jié)的連接部分,它主要由纖維環(huán),上下軟骨蓋板,以及中間類似于果凍的髓核三個部分組成,而這三個地方恰恰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因為這三個部位的發(fā)育和其他的身體機理不一樣,正常人的發(fā)育一般都是在35歲達到頂峰,但是椎間盤不是這樣,它一般發(fā)育到18歲就就到了生命最旺盛的時候,然后就開始走下坡路。走下坡的表現就是縮水,本來椎間盤是富有水分和彈性的,而這以后,它的水分就會慢慢減少,水分減少,纖維環(huán)就容易破裂。每個人的椎間盤的壽命都是不一樣,并沒有一個確切的數據。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認為椎間盤突出就是椎間盤脫位,類似于關節(jié)脫位,以后還可以復位,其實不然。椎間盤突出并不是脫位,而是因為纖維環(huán)破裂致使髓核溢出。就類似于輪胎爆裂,空氣流散一樣,覆水難收了。所以椎間盤復位這個概念從生理,病理來說都是不存在的。椎間盤破裂了,一輩子都是破裂的,不可能恢復到破裂以前的狀態(tài)。更不存在復位。
總的說來,椎間盤突出的發(fā)病原因可以歸結為三類:
1、中年人發(fā)病往往是因為過于繁重的勞動。
2、運動量過多,運動幅度過大,缺乏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常見于青年人。
3、椎間盤縮水,退化導致破裂,這種常見于老年人。
- 上一篇:低齡兒脊柱側彎不治可能死亡
- 下一篇:7歲脊柱側彎患兒即將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