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輕的初期僅感用力呼吸,嚴重時不易呼吸,大汗淋漓,口唇指甲紫紺顯著,智力功能改變,定向功能障礙,頭痛,失眠,神情恍惚,煩躁,騷動,進而嗜睡,乃致昏迷,抽搐,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皮膚血管擴張等。部分嚴重病人則有少尿,下肢浮腫或肝功能損害和消化道出血。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本病主要進行積極搶救,緩和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采取鼻導管低濃度或高濃度吸氧,面罩吸氧,加壓吸氧,呼吸機加氧療法,面罩蒸氣加壓呼吸,甚至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抗菌消炎,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應用呼吸中樞興奮藥,以及加強護理的對癥治療等方法。
呼吸衰竭1.所了管支氣管疾病:如氣管炎target=_blank》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
2.肺部疾。喝绶螝饽[肺心病肺纖維化等。
3.胸廓疾病:如胸廓畸形高壓性氣胸等。
4.呼吸中樞病變:如腦部炎癥損傷腫瘤等。
5.[神經(jīng)肌肉疾。喝缂顾杌仲|炎多發(fā)性神經(jīng)根炎等。
6.其他:如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高原性低氧血癥胸部手術引起的通氣限制等上述各類疾病可導致肺泡通氣不足肺內氣體彌散障礙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和靜動脈分流量增加發(fā)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衰竭
(一)臨床上,呼衰有幾種分類方法:
1.I型缺氧而無CO2潴留(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見于換氣功能障礙(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彌散功能損害和肺動-靜脈樣分流)的病例。如ARDS等。
2.II型缺O(jiān)2伴CO2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系肺泡通氣不足所致。單純通氣不足,缺O(jiān)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換氣功能損害,則缺O(jiān)2更為嚴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ǘ┌床〕炭煞譃榧毙院吐
1.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原來正常,由于上述病因的突發(fā)或迅速發(fā)展,引起通氣或換氣功能嚴重損害,在短時間內引起呼衰。常見的原因包括急性氣道阻塞、外傷、ARDS、藥物中毒顱腦病變病變抑制呼吸中樞、呼吸肌麻痹等。因機體不能很快代償,如不及時搶救,會危及患者生命。
2.慢性呼吸衰竭是指一些慢性疾病,包括呼吸和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疾病等,導致呼吸功能損害逐漸加重,經(jīng)過較長時間才發(fā)展為呼衰。最常見的病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雖有缺O(jiān)2,或伴CO2潴留,但通過機體代償適應,生理功能障礙和代謝紊亂較輕。另一種臨床較常見的情況是在慢性呼衰的基礎上,因合并有呼吸系統(tǒng)感染或氣道痙攣等情況,出現(xiàn)急性加重。在短時間內PaCO2明顯上升和PaO2明顯下降,稱為慢性呼衰急性加重。盡管歸屬于慢性呼衰,但其病理生理學改變和臨床情況感有急性呼衰的特點。
呼吸衰竭(1)血氣分析;靜息狀態(tài)吸空氣時動脈血氧分壓(PaO2)<8.0Kpa(60mm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6.7Kpa(50mmHg)為Ⅱ型呼衰單純動脈血氧分壓降低則為1型呼衰
(2)其它檢查如肺功能檢查胸部影像學檢查等根據(jù)原發(fā)病的不同而有相應的發(fā)現(xiàn)
呼吸衰竭1.氣道阻塞性病變氣管—支氣管的炎癥痙攣異物腫瘤纖維化短痕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癥哮喘等引起氣道阻塞和肺通氣不足和伴有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導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濱留引起呼吸衰竭
2.肺組織病變肺泡和肺間質的各種病變。如肺炎肺氣腫嚴重肺結核性肺纖維化肺水腫肺塵埃沉著病等均可導致肺泡減少有效彌散面積減少府性減低通氣航流比例失調導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滿留引起呼吸衰竭
3.肺血管病變肺栓塞肺血管炎等使肺毛細血管灌注減少通氣/航流比例失調或部分靜脈dK未經(jīng)過氧合直接流入肺靜脈導致呼吸衰竭
4.胸廓與胸膜病變胸部外傷造成連枷胸嚴重的脊柱畸形各種原因所致的胸膜肥厚粘連嚴重的自發(fā)件或外傷性氣胸大量胸腔積液等均可影響胸廓活動利胸胖內負比使肺臟擴張受限造成迫氣不足和吸入氣體分布小均導致肺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引起呼吸良竭
5.神經(jīng)肌肉疾病腦血管疾病顱腦外傷腦炎及鎮(zhèn)靜催眠藥中毒均可抑制呼吸中樞;脊髓嫡變助間神經(jīng)炎重癥肌無力以及鉀代謝紊亂等均可累及呼吸肌功能造成呼吸肌無力麻痹呼吸動力下降而肺通氣不足
呼吸衰竭一.病情較輕可在門診治療嚴重者宜住院治療首先積極治療原發(fā)病有感染時應使用抗生素去除誘發(fā)因素
二.保持呼吸道通暢和有效通氣量可給于解除支氣管痙攣祛痰藥物如沙丁胺醇(舒喘靈)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乙酰半光氨酸(痰易凈)鹽酸溴己新(必嗽平)等藥物.必有時可用尼可剎米腎上腺皮質激素靜脈滴注 三.糾正低氧血癥可用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嚴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PaO2<7.32Kpa(55mmHg)PaCO2明顯增高或有嚴重意識障礙出現(xiàn)肺性腦病時應使用機械通氣以改善低氧血癥
四.治療酸堿失衡心律紊亂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