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yè)進入某機關工作的王小姐結婚了,同事發(fā)現(xiàn)她婚前婚后判若兩人,最大的變化就是喜歡唱歌,只要有機會,總是小曲兒不離口。同事都說她找了個好老公,所以才如此開心。其實,奧妙不全在于此。原來,王小姐“深謀遠慮”——她已在為優(yōu)生作“準備”呢!當然這并非她的首創(chuàng),而是一位在市優(yōu)生優(yōu)育協(xié)會做研究工作的親戚告訴她的秘訣。現(xiàn)在,就將這個優(yōu)生秘訣轉告給諸位育齡女性,這個秘訣就是勤于哼唱。
孕前哼唱為優(yōu)生奠基。醫(yī)學專家提醒育齡女性,當你打算要孩子時相應的準備工作就應開始。諸如增加營養(yǎng)、戒煙戒酒、積極從事體育鍛煉等,但切莫忘記勤于唱歌。因為,哼唱在增強體質方面與營養(yǎng)、運動等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某些方面甚至有獨到之處,這是專門從事聲學研究的俄羅斯學者波波夫的結論。波波夫為此所作的解釋是:人體的某些肌肉(如四肢肌肉等骨骼。┛梢酝ㄟ^體育鍛煉來增強,而內臟平滑肌卻不能只靠體育鍛煉來獲得改善。唱歌時發(fā)出的聲音來源于聲帶振動,而聲帶振動與體內多種臟器相關聯(lián),可以增強心、肝、脾、肺、腎等器官的功能。其中,對肺功能的鍛煉特別強,聲帶振動時肺部擴張,胸肌興奮,肺活量增加,血液氧含量提高,從而為未來的胎兒奠定良好的營養(yǎng)基礎。同時,唱歌可以優(yōu)化人的心境,保持愉悅情緒,使體內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維持在正常狀態(tài),也給胎兒創(chuàng)造了一個優(yōu)越的發(fā)育環(huán)境,使其先天充足,日后自然健康聰慧。由此看來,王小姐的“準備工作”確實是有科學道理的。
孕期哼唱是最佳胎教方式之一。胎教一詞已成為時下時髦用語,在促進優(yōu)生方面確有獨到功效。其中,音樂對胎兒具有特殊的營養(yǎng)作用,故音樂胎教廣為流行。但是,科學家發(fā)現(xiàn)再好的音樂也比不上出自于孕婦口中的歌聲。這是因為孕婦的歌聲能使胎兒獲得感覺與感情的雙重滿足,無論是來自錄音機或是電唱機的歌聲,既沒有母親唱歌給胎兒機體帶來的物理振動,更缺乏飽含母愛的親情對胎兒感情的激發(fā)。正如美國產前心理學會主席卡來特教授所說:“孕期母親經常唱歌,對胎兒相當一種‘產前免疫’,可為其提供重要的記憶印象,不僅有助于胎兒體格生長,也有益于智力發(fā)育”。
產后哼唱是育嬰妙招。孩子生下來以后,早期教育便成為頭等重要的問題。如何著手呢?增進母親與嬰兒之間的交流當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而交流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哼唱。
母親給嬰兒唱歌,可通過特殊的音樂功能同孩子建立一種特殊關系,這是一種富有游戲性、創(chuàng)造性和愛護性的親密關系,不僅增加了母親對寶寶的愛,而且可以增強嬰幼兒的反應能力及自信心。同時,唱歌也是母親向嬰幼兒發(fā)射語言信息的一種方式,與單純說話比較起來,帶旋律的聲音更為動聽,更易為孩子所“喜聞樂見”,時間一長,寶寶就會自然地進入音響世界,這也是孩子將來學習講話和接受文化教育的必要準備。除開哼唱,父母還可以模仿自然界各種動物及鳥類的叫聲,為孩子創(chuàng)造音樂。這種音樂不僅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還能改善其心理與生理上的不適感。需要強調的是父母在給寶寶發(fā)射聲音及語言信息的同時,萬不可冷落孩子自己發(fā)出的聲音。因為,除開聾啞等特殊情況,寶寶一般都要發(fā)聲,以表達其需求。對嬰兒發(fā)出的聲音父母可以重復,以表達對他的聲音的認可,從而加強感情溝通。
媽媽哼唱哪些歌曲為好呢?一般來說,孕前可不受約束,只要自己所喜歡的歌曲都可以哼唱,因為此階段主要是借助于唱歌來達到鍛煉體內器官的目的,為“十月懷孕”作準備。一旦受孕,就必須受到胎兒需求的制約。科學家已經發(fā)現(xiàn),胎兒所“喜聞樂見”的歌曲旋律具有舒緩、優(yōu)美的特點,而那些激烈悲壯的樂曲或者噪聲則往往使胎兒煩躁不安甚至騷動。因此,宜多哼唱舒緩、明快、類似于胎兒心音節(jié)奏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草原之夜》、《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青年友誼圓舞曲》、《祖國頌》、《二月里來》、《紅梅花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至于產后,則應以簡單、通俗、旋律節(jié)奏感強、歌詞朗朗上口的兒童歌曲為佳,便于寶寶模仿、重復、記憶,如《讓我們蕩起雙槳》、《我愛北京天安門》、《采蘑菇的小姑娘》等。
- 上一篇:怎樣給孩子做胎教
- 下一篇:遠離噪音對孕婦有哪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