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都有不少心腦血管病的老人被暑熱奪去生命,F(xiàn)在又到了這個多事的季節(jié),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度夏一定要當心了。前不久,70歲的王大爺午睡醒來感到渾身燥熱、口渴難耐,便決定到不遠的菜市場去買個西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王大爺拎著西瓜,頂著烈日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卻一頭栽倒在地上。路人趕緊叫來120急救車把老人送進醫(yī)院。雖經(jīng)過醫(yī)生全力搶救,王大爺還是停止了呼吸。原來,老人是因天熱中暑、冠心病復發(fā)、心肌大面積壞死而引起的突發(fā)性死亡。
有資料顯示,全世界每3例死亡者中,就有一例死因與心臟病和腦卒中有關(guān)。預計2020年,心肌梗死和腦卒中將從目前死因的第5位與第6位上升至第1位和第4位。作為人類健康頭號殺手的心腦血管病,每到夏天和冬天還會更多地奪去老年人的生命。
有些藥物可促使中暑發(fā)生
每年夏天,隨著氣溫的升高,老年人中暑事件時常發(fā)生。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不敏感,平衡失調(diào),身體各組織功能失控。如果天熱時房間通風不好,出汗后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往往會使老人體內(nèi)水電解質(zhì)發(fā)生紊亂而引起中暑。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來說,長期服用抗膽堿藥物、β受體阻滯劑、抗組胺藥物、利尿劑、安定類藥物等,則會進一步加重中暑的可能與癥狀。其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痛、煩躁不安、口渴、體溫升高、呼吸加快、心動過速等,嚴重的還會帶來休克、昏迷、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黃疸、急性腎功能衰竭、心肌壞死等。由于中暑后老人病情發(fā)展非常快,常常還沒來得及搶救就失去了生命。
老年人中暑應就地救治
高溫時老人一旦發(fā)生以上中暑癥狀,可采取以下措施:
1.藥物降溫。體溫在40℃以下者可口服解熱藥,如去痛片、阿司匹林、人丹、十滴水等。
2.物理降溫。迅速幫老人脫離高溫環(huán)境,到蔭涼處后可用涼水、濕毛巾、冰塊等敷于老人的額頭、脖子、雙腋窩下、腹股溝等處。有條件最好能進空調(diào)房間進行降溫。
3.給氧;加行哪X血管病的老人,中暑后供氧器官功能會明顯下降,組織供氧減少。此時最好把老人安排到空氣流通的環(huán)境里,必要時需給老人吸氧。
4.治療并發(fā)癥。中暑后的老人,需特別注意心腦血管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一旦休克、心衰,其危險性更大。
5.重癥患者必須到醫(yī)院對癥處理,注射冬眠合劑,伴有呼吸衰竭者應注射呼吸興奮劑,周圍循環(huán)衰竭者應補充葡萄糖或生理鹽水,以補充能量和丟失的水分。
夏天老人要三注意
1.飲食要合理。夏季老人飲水量過少、出汗過多可導致血容量減少,血液粘稠,流動緩慢。飲食方面吃得過少易引起營養(yǎng)不良,降低免疫力,吃過多過飽則會增加消化道血流而減少腦部血流量,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癥,帶來心肌損傷。因此,保證合理的飲食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建議:老人夏天三餐以清淡素食為主(可適量少吃些魚),及時飲水以補充消耗的水分。綠茶、牛奶、豆?jié){、蜂蜜、果汁等均可適量飲用。
2.運動宜適量。由于老年人身體狀態(tài)的個體差異很大,所以運動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頻率要因人而異。運動最適宜的溫度是4℃-30℃。夏天溫度較高,習慣早起的老人常常趁早晨涼爽時外出鍛煉。事實上,國外有學者測定,上午6時至9時是冠心病和腦出血發(fā)病率最多的時期,比11點以后多3倍多。
建議:老人運動要根據(jù)個人的身體狀況而定,要循序漸進、堅持持久。散步、慢跑、游泳等均有利于提高老人的心肺功能。此外,老人可進行有意識地控制呼吸頻率和深度,這種呼吸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肺活量,還可改善腦供血。
3.防護意識要加強。健康老人在運動前應先做檢查,在運動中做好測評,最好在康復科醫(yī)生的指導下,給自己定一個運動處方。已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需加強家庭防護意識,要在康復科醫(yī)生的指導下,在家人的陪同下,在家中進行鍛煉。另外老人身上最好隨時攜帶有關(guān)藥物,并配備招之即來的急救人員,最大限度地降低老人發(fā)病后的死亡率,以保證老人的生活質(zhì)量。
夏天,當溫度超過37℃時,老人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的老人更應呆在相對涼爽的屋子里,少到陽光直射的地方。出汗后要多飲水,以及時補充流失的水分。
- 上一篇:老年人防止中暑有哪些注意事項
- 下一篇:老年人夏天健身有哪些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