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晚年生活是相似的,但在空巢的家庭中―――寂寞老人各有各的寂寞
在對高壽老人的采訪中,記者時時感受到他們生活中的幸福和濃濃的親情。但同時,記者也接觸到許多空巢老人,他們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的孤單和無奈,讓記者心酸不已。空巢老人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我們叫做“獨居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yuǎn)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空巢老人。與高壽老人相比,這些人占據(jù)了老年人更大的比例,昨天,記者對他們的生活狀況進(jìn)行了調(diào)查采訪。
孤寡老人:孤獨凄涼最難挨
孫秀雙老人今年84歲,老伴早逝,無兒無女的她獨身一人居住在市醫(yī)藥公司宿舍一套兩室一廳的單元房里。昨天上午,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堅強(qiáng)的老人幾次流出辛酸的眼淚。
孫秀雙老人雙眼患有白內(nèi)障,對面不能看清人的五官。但她還得自己買菜、做飯、洗衣,令人驚嘆的是,這位老人不僅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兩間屋子也收拾得井井有條,那一塵不染的桌椅、抻得平平展展的床單,就連健康的年輕人都自愧不如。
與其他孤寡老人一樣,孫秀雙老人有著許多的無奈。老人年輕時沒有工作,她現(xiàn)在的全部收入,是政府發(fā)放的每月205元最低生活保障金,再加上老伴生前單位每月50元錢的補助。水電費、吃穿用,全部生活開支都來自這255元。
如果遇上感冒發(fā)燒不舒服,她的辦法就是“抗著”,實在不行吃點感冒沖劑。如果病重不能做飯了,就沖點侄子們送來的奶粉。
“要是犯了心臟病,我也不打算治,抗不過去死了,我也就解脫了。”說到這,老人無神的眼里流出了渾濁的淚水。
記者點評:
孤寡老人是獨居老人中最無奈的群體,尤其是沒有工資及其他經(jīng)濟(jì)來源的老人,更是經(jīng)常陷入貧困和孤苦的境地。
好在,孤寡老人的境遇已經(jīng)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逢年過節(jié),居委會、辦事處、區(qū)政府乃至市里的一些部門,都會組織人員前去慰問。平時,鄰居們對他們也非常關(guān)心,還經(jīng)常有志愿者到家里來服務(wù)。以孫秀雙老人為例,她所在的華新社區(qū)居委會轄區(qū)里,她是惟一的孤寡老人,是居委會的重點幫扶對象,低保金送上門,有志愿者服務(wù)首先想到的就是她。但是,這些,能解決孤寡老人們?nèi)康睦щy嗎?
獨居老人:日子真的好瀟灑?
74歲的霍大媽有五個兒女,全都在本市居住,孩子們也強(qiáng)烈要求她去自己家里居住,可她就是不肯。“自己一個人挺好,和孩子們在一起不方便。”她隨手拿起一個茶杯,“比如,這個茶杯,我認(rèn)為放在這里好,可他們認(rèn)為放在那里好,怎么辦?”
一個人的日子怎么打發(fā)時光?鄰居們說,居委會組織腰鼓隊,霍大媽得知后,搬出自己的縫紉機(jī),和其他幾位大媽一起,給腰鼓隊做演出服裝,一做就是幾天,不拿一分錢報酬。當(dāng)然,這些事不是每天都有,閑下來時怎么辦?悶不悶?“悶什么?悶了就去大街上,那里有的是人。”
如果病了怎么辦?“小病自己看,大病找孩子們,我平時一分錢不花他們的,看病缺錢不找他們找誰?”
記者點評:兒女就在本市,可老人偏偏要獨自居住,如今,這樣的老人越來越多。
養(yǎng)兒防老,可這些老人為什么偏偏要獨居?一句“自己一個人很好”,瀟灑之中其實透著辛酸。從霍大媽的話里,記者能感受到她對兒女的愛和怨。
空巢老人:富足生活難遣孤單
劉大爺和劉大媽今年70多歲了,兒子在北京工作,女兒遠(yuǎn)在美國,老兩口留守在石家莊的“空巢”里。
老兩口都是退休干部,退休金每月2000多元,兒女也都是高收入階層,不時給老人寄來一些高級保健品。在外人眼里,他們的日子過得挺滋潤。
走到哪里,老兩口都是大家羨慕的對象?墒,誰能想到,回到家里的老兩口,面對空曠的三室一廳,孤寂之感不時涌上心頭?吹絻鹤酉矏鄣臅畠禾鹦Φ恼掌,老人心里好空虛。給孩子們打個電話吧,正是上班時間,他們都忙著,沒事沒情的打電話干什么
實在無聊了,他們也去兒女家走走,但他們說:“那不是自己的家,不能長住呀。”
記者點評:隨著外出工作的人越來越多,空巢老人也日益增加。通常,他們比普通老人的物質(zhì)生活要好一些,在人們眼里,他們常常是羨慕的對象。但是,他們的寂寞,又有誰知道?
- 上一篇: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空巢家庭”
- 下一篇:怎樣才能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