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幼嫩莖葉,又稱長(zhǎng)命菜、長(zhǎng)壽菜、五行草。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馬齒莧味酸,性寒,入大腸、肝、脾經(jīng)。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熱毒瀉痢、癰腫瘡癤、丹毒、瘰疬、目翳、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帶下、熱淋、陰腫、濕癬等,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shí),馬齒莧對(duì)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對(duì)于皮膚瘡癤、濕疹、皮炎、菌痢、腹瀉、尿路感染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平時(shí)多食還能降血脂、抗氧化、延緩衰老,是不可多得的佳蔬良藥。馬齒莧為寒涼之品,脾胃虛弱、大便泄瀉及孕婦忌食,忌與胡椒、鈣粉、鱉甲同食。以下介紹幾則馬齒莧治病驗(yàn)方,僅供參考。
菌痢腸炎:取鮮馬齒莧一千克,洗凈后搗爛,取汁150毫升左右,每天服3次,每次50毫升,效果顯著;對(duì)頑固病例,可取汁200毫升,每天灌腸一次。
淋巴結(jié)核潰爛:干馬齒莧300克研成細(xì)末,放入400克熬熟的豬板油攪拌成糊狀,加熱至冒白煙時(shí),兌入蜂蜜400克,攪勻,冷卻成膏。先將潰瘍的瘡面用雙氧水洗凈,再用生理鹽水沖凈,按瘡面大小將馬齒莧膏敷于患處,每?jī)商鞊Q藥一次。
外傷出血:取鮮馬齒莧加生石灰適量,搗爛陰干后研成細(xì)末。外傷出血時(shí)將藥末撒布于傷口,包扎好,止血效佳。
闌尾炎:干馬齒莧100克,蒲公英40克,水煎兩次,合成400毫升,早晚各服200毫升。
急性尋麻疹:每次取鮮馬齒莧200~300克,加水1500毫升,煎取湯液1000毫升左右。分兩次服,每次100毫升(小兒酌減);余液加水適量煎沸后,待溫擦洗患處,止癢效果佳。
扁平疣:鮮馬齒莧100克洗凈,搗爛如泥,用紗布包好,擦患部3~5分鐘至皮膚微紅為止,每日兩次,10天為一療程。
- 上一篇:櫻桃上下全是藥
- 下一篇:患口腔潰瘍不能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