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猶如一把雙刃劍,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可能導致其他疾病。如何減少藥品不良反應?
第一,不要盲目迷信貴藥、新藥、進口藥。
有人認為新藥、貴藥、進口藥就等于好藥。其實不然,新藥、貴藥、進口藥也存在不良反應。所謂好藥,其標準就是同時具備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疾病治療中,好醫(yī)生用藥并非依賴使用進口藥、名貴藥,只要對癥、合理用藥,普通國產藥也可以治好病。另外,由于新藥往往是剛剛上市,很多不良反應還沒有被發(fā)現,需要在上市后進行長期的觀察才能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作出客觀評價。
第二,不要輕信藥品廣告。
有些藥品廣告往往一味宣傳其療效,對不良反應卻只字不提。
第三,盡量避免一次同時服幾種藥物。
如果同時服用幾種藥,藥物有時會互相作用,加重不良反應,危及生命。據統計,同時吃2~5種藥物,會有20%的病人產生藥物不良反應。而同時吃6種以上藥物,會有80%的病人產生不良反應。
第四,特殊人群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不要自購藥品治療。
老年人合并的疾病較多,用藥品種也較多,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兒童尤其是新生兒對藥物的反應不同于成人,其劑量應按體重計算,用藥期間必須加強觀察;孕婦用藥應特別慎重,尤其是妊娠的前3個月應避免或盡量少用藥物,因為用藥不當可能導致胎兒畸形;許多藥物都可經乳汁進入嬰兒體內而引起不良反應,故哺乳女性用藥應慎重選擇。特殊病理患者,如肝腎功能不好、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患者用藥,必須要遵醫(yī)囑或用藥前后做必要的檢查。
第五,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的早期癥狀。
若患者在服藥前閱讀藥品說明書,可有效避免不良反應。如長時間服用某種催眠藥,突然停藥,會引起失眠、焦慮、驚厥等癥狀。有些不良反應較為嚴重,發(fā)現或治療不及時可造成嚴重后果,如頭孢曲松鈉造成的過敏性休克等。
- 上一篇:哪些藥物用多會致?
- 下一篇:你知道如何正確煎煮中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