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病由于口中之氣發(fā)臭,影響到交際、談話,病人十分苦惱。中醫(yī)認(rèn)為口臭與心經(jīng)積熱、胃火熾盛、痰熱壅肺、食積內(nèi)停、虛火燒肺等因素有關(guān)。今將口臭的辨證論治,淺述如下。
1、食積內(nèi)停
飲食無節(jié)、食積不消、宿食停留可致噯氣味臭、脘腹脹滿、上腹不適、消化不良、食欲不佳、惡心吞酸、厭食、舌苔厚膩、脈滑。治則消食導(dǎo)滯、和胃。方用焦三仙各20克,萊菔子、枳實、白術(shù)、陳皮、茯苓、連翹各15克,半夏、檳榔、佛手、厚樸、雞內(nèi)金、木香各10克,郁金、川楝子各8克,水煎服,每日1劑。
2、心經(jīng)積熱
心火上熏灼于口而生口瘡?诏彾嘁娪谏嗖,除口臭外,還可見舌尖疼痛、舌邊尖發(fā)紅、心煩意亂、多夢、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黃、脈數(shù)。治則清心瀉火。方用生地黃、竹葉、甘草、黃芩、黃連、梔子、連翹各15克,木通5克,水煎服,每日1劑。
3、胃火熾盛
胃中火熱熾盛,煎灼胃液,胃熱循經(jīng)上于口,故可致口臭、齒齦腫痛或齒衄、口舌生瘡、牙痛,可伴有口渴、便秘、消谷善饑、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治則清胃瀉火。方用生石膏40克(先煎1小時),生地、丹皮、黃芩、黃連、梔子各15 克,升麻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4、痰熱壅肺
邪熱壅于肺,灼液為痰,肺失清肅,痰熱郁肺致使肺部感染化膿可致口中氣味腥臭,可伴胸痛、氣喘、咳嗽痰黃或吐膿血、高熱煩渴、面紅口干、呼吸氣粗、舌紅、苔黃、脈數(shù)。治則清肺化痰。方用石膏40 克(先煎1小時),蘆葦莖、薏苡仁、桔梗、魚腥草、敗醬草、黃芩、梔子、桑白皮、知母、茯苓、瓜蔞、麥冬各15 克,甘草、杏仁各9克,水煎服,每日1劑。
5、虛火燒肺
肺陰不足,失于清肅,肺失滋養(yǎng),可致口臭伴鼻干、干咳、聲音嘶啞、形體消瘦、或少量的痰中帶血、潮熱、顴紅、咽干口燥、盜汗、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治則清肺潤肺。方用百合、生地、沙參、川貝母、桔梗、麥冬、玄參、玉竹、桑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在口服藥物的同時,各型均可采用漱口水漱口:公丁香、母丁香、知母、地骨皮、桑白皮、天冬、 麥冬、丹皮、 甘草各10丸,水煎后樸1門內(nèi)漱門。
- 上一篇:中藥治口臭六偏方
- 下一篇:女性口臭多補(bǔ)充維生素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