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中藥處方藥名前的字常有生、炒、炙、煅等。
生:指此中藥可直接使用。
炒:指某種藥經(jīng)過清炒或加固體佐料炒到一定程度。
炙:指藥物加液體輔料拌炒,有降低毒性、提高療效、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等作用。常用輔料有酒、醋、蜂蜜等。
煅:將藥物直接置于爐火之上,或放在適當?shù)娜萜髦羞M行煅燒,以增加藥物的收斂作用,減少副作用或改變藥物的性質(zhì)。
寫在藥名右上角的字是藥物的煎服方法。一般常用的有下面幾種:
先煎:是將該藥煮沸十分鐘左右以后,再將其他藥物加入共煮。
后下:在其他藥物快要煎好前五分鐘左右,將這味藥加入共煮。主要防止揮發(fā)油損耗過多降低藥效,也可加強藥物的作用。
包煎:可以避免藥物煎后混濁,也可防止其藥物的煎汁有毛或有刺而對咽喉產(chǎn)生刺激。
另燉、另煎:適用于貴重藥,為了充分煎出其有效成分,盡量減少損失,把該藥單獨煎煮。
沖服、燉服:含有揮發(fā)油,并且有效成分很容易浸出、用量又少的藥物及汁液藥物,可以用開水沖泡后服用。
烊化:阿膠等膠類藥宜另行烊化,再與其他藥汁兌服。
- 上一篇:盤點日常的7大危險用藥
- 下一篇:哪些藥物不能與降壓藥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