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好的中藥湯劑放溫服用,碗底常有泥糊狀的沉淀物。一些讀者打來電話咨詢,這沉淀物是喝還是扔?喝了怕有害,扔了怕浪費。
中藥湯劑的沉淀物是喝還是扔,是由湯劑中的藥物決定的。例如:黃連與甘草共煎,黃連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連素、甲基黃連堿等多種生物堿,而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
這兩類成分的水中溶解度都較大,故用水煎煮時都能夠很容易地從中藥飲片中溶出。當兩種藥共煎時,各自進入水中的黃連素和甘草酸,則有可能結合,形成水中溶解度較小的鹽或復合物,以微細穎粒狀固體懸浮于煎液中,使煎液變混濁,如果將此煎液放置,則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狀物。黃連與甘草用水共同煎煮,如果甘草用量較大,所得湯液,放置澄清,則上清液可以達到不苦,但抑菌效果大大降低。這就表明,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極苦的黃連素,被沉淀到碗底,即在泥糊樣物中了。
可見,如果將含有黃連和甘草的處方共煎時,所得湯液在碗中放置后,碗底所得的泥糊狀物,若棄之不用,顯然會影響藥效。正確的做法,應是再往泥糊狀沉淀物中加點水,并攪混,將此混濁液再服完。
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完全闡明哪些藥物間所形成的難溶于水的物質(zhì),是有效還是無效。為了確保藥效起見,還是不要將泥糊狀物棄掉,盡可能服入為宜。雖然古代醫(yī)家尚不知哪些化合物可能產(chǎn)生水中難溶解的物質(zhì),或者說尚不明了共煎中可能產(chǎn)生沉淀物的道理,但在臨床實踐中,卻已注意到,不能輕易除去所產(chǎn)生的沉淀物。為此所采取的辦法,就有藥液過濾。目的就是讓沉淀物進入藥液,供服用。在今天,此法仍然沿用,即僅用一層粗紗布或網(wǎng)布過濾。
總之,喝中藥湯劑,雖然較混濁,但混中有道理,切勿圖好服而將中藥湯液輕易制成澄明液,煎出的湯劑全喝為好。
- 上一篇:8歲女孩食欲不振 醫(yī)生竟開了“壯陽藥”
- 下一篇:阿膠的四種食療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