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泡四十分鐘
醫(yī)生開出的藥方,首先要據(jù)醫(yī)囑知道哪些藥需先煎或后煎?
將藥用溫水泡四十分鐘左右后煎制。用溫水泡的目的是讓中藥泡透以便將藥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要知道藥方里的藥,是否有先煎或后煎的中藥?像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應(yīng)先煎。
貝殼類有牡蠣粉、蛤粉等;礦物類有石膏粉、龍骨等;骨甲類有鱉甲、龜板等。此類藥應(yīng)先煎十分鐘后再放入其它藥物。有些藥方要求煎藥時必須后煎的中藥,“后煎”就是將藥煎十分鐘后再放入藥罐,因為有些中藥久煎無效,像鉤藤等。有些芳香帶味藥,久煎減低藥效,如金銀花、連翹、薄荷等。還有些藥久煎可以減輕藥的毒性,如馬錢子等。
猛火微火有講究
有的藥要久煎微火,有的藥要猛火時間短。久煎微火是指滋補藥而言,猛火時間短是指攻下藥、芳香帶味藥。攻下藥是指:通便藥。芳香帶味藥是指:傷風(fēng)感冒藥而言。
煎藥的藥汁多少非常關(guān)鍵。煎藥最好用砂鍋,砂鍋受熱均勻,藥煮開時它的滾動就像浪頭,有撞擊力,再用筷子不斷地攪拌,像洗衣機將衣服的臟物洗掉一樣,這樣才能把藥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來,F(xiàn)在有些醫(yī)院或藥店用高壓鍋煎藥,當(dāng)然就沒有這些撞擊力和攪拌作用,藥的成分會受影響。
煎一百八十毫升
煎藥應(yīng)煎多少量呢?煎三次,一次煎一百八十毫升左右為好。如果藥汁多了,藥渣里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如果藥汁少了,藥渣會把藥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費了。當(dāng)然這里講的是正常藥方,而不是特殊大方。
揮發(fā)藥蓋著蓋兒煮
熬藥時要不要蓋上蓋子,可不是生活習(xí)慣的問題,不同的藥物,敞開蓋和蓋上蓋效果確實有差別。一些揮發(fā)性藥材,如果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水蒸氣散發(fā)到空氣中,藥效將大打折扣。
這類揮發(fā)性藥材很容易辨認(rèn),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濕類藥物,如薄荷、蘇葉、藿香等,且煎煮時間不宜過久。又如一些補益類藥物如人參、鹿茸、西洋參等,需要在容器內(nèi)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也應(yīng)該蓋上蓋子,以防止藥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失去了。
而一些重量輕、體積大的藥材,如金錢草、番瀉葉等,如果熬藥容器不夠大,蓋上蓋子易使藥液溢出。
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藥材,煎熬時需經(jīng)常攪拌,這樣的藥物最好不要蓋著蓋子煮。當(dāng)然攪拌最好順著一個方向,這樣使藥材均勻受熱,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間隔10分鐘翻動1次。
- 上一篇:復(fù)方甘草片不宜與哪些藥物同服?
- 下一篇:哪些情況需停服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