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漲潮的《幽夢影》有言,“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檢藏”,近日北方秋雨綿綿、氣溫驟降,過了一個潮濕炎熱的夏季,大家不妨也聽著秋雨檢查一下家中的小藥箱,看看是否都適合家庭成員,有無需要淘汰的藥品。
備藥并非越多越好
很多主婦認為,家庭儲備藥品越多越安全,無論是品種還是數(shù)量,總之要做到“家中有藥”,才能“心中不慌”。據(jù)美信醫(yī)藥國際連鎖上海分部和上海市藥監(jiān)局盧灣分局新近所做的“民眾用藥調(diào)查”顯示,全上海家庭備用藥品總數(shù)不下12.9億粒,價值6億元以上。
專家指出,備藥越多,因變質(zhì)失效而承擔的安全和經(jīng)濟風險越大,除了一些急救藥外,建議家庭用藥最好隨用隨買。藥物一多,難免會發(fā)生過期現(xiàn)象,有人不忍浪費就服用過期失效藥,但這會貽誤治病時機,甚至會引起不良反應。有效期短、不常用的、打開制劑包裝的、不清楚有效期的藥品都不宜保留。
貴藥不一定是好藥
生活中,常有患者慣于向醫(yī)生點名要一些價格高的“好藥”,總認為價格便宜的藥不治病,還有人喜歡參照廣告到藥店購買所謂“好藥”自行服用。
專家表示,以上都屬于對“好藥”的認識誤區(qū)。究竟什么樣的藥才算好藥呢?太原市藥監(jiān)局局長劉建國認為,任何一種藥物都具有兩重性,即治療作用和毒副作用,因此有適應癥和禁忌癥。藥物的好壞應該從藥物作用、效果、適應癥以及是否有毒副作用等方面去理解。
凡是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質(zhì)量穩(wěn)定、價格便宜、使用方便,能夠“藥到病除”的藥就是好藥。如應用了半個多世紀的青霉素,仍是目前臨床醫(yī)生治療細菌感染類疾病的首選藥。又如硝酸甘油,每片不過幾分錢,但它是公認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救命良藥。
因此提醒消費者,不要認為藥物的名氣越大越好,產(chǎn)品越新越好,價格越貴越好,用藥越多越好,進口藥比國產(chǎn)藥好。其實,只要具備安全高效、價格低廉、服用方便的特性就是好藥。用藥不在多,而在于準。療效好壞并不取決于是否使用了貴重藥、新藥或進口藥,不論是國產(chǎn)藥還是進口藥,只要是符合藥品質(zhì)量標準的合格產(chǎn)品,都是有效的。
用藥有講究
很多人一旦出現(xiàn)以前的某種疾病癥狀,就會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自己買藥吃,療效不明顯,就擅自加量。其實這種做法很不可取。病的癥狀存在相似之處,比如心肌炎、腦炎的初期癥狀與感冒很像,如果仍然當感冒治,問題可就大了。如果吃藥后沒有作用,更不應擅自加大劑量,否則易引發(fā)藥物中毒。
一些患者吃藥后一旦癥狀有所減輕,就會擅自減藥甚至停藥,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這類病人一旦停藥,血壓、血糖等又會升高,反反復復,不僅會加大治療難度,而且容易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
抗菌消炎藥,只有每次按要求服足量,按時連續(xù)一定時間,才能徹底消滅病菌。倘若每次服不夠量,或不能按時服藥,不但消滅不了病菌,反而使病菌對這種藥物產(chǎn)生抵抗能力,久而久之這種藥會對病菌失去作用。
還有很多父母會拿成人用藥給孩子服用,以為只要對癥就能治病。但是,有些抗生素對骨骼發(fā)育會產(chǎn)生抑制作用,成人可用,孩子卻吃不得。家庭用藥要遵醫(yī)囑,不可以想當然。
中藥也有副作用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只要是藥,就存在副作用,中藥也不例外,古醫(yī)籍《諸病源候論》中說,“凡藥物云有毒及大毒,皆能變亂,于人為害,也能殺人。”因此,一定要遵循醫(yī)囑和說明書,合理安全地用藥。一些滋補類的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等,也不可長期服用,有些中藥雖然毒性小,但長期服用也會蓄積中毒。
- 上一篇:如何合理管理家庭小藥箱
- 下一篇:如何判斷中藥是否變質(zhì)